-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中华卵索线和性信息素监控甜菜夜蛾种群的技术及机理
摘要
Hcabner是我国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kl一重要害
exigua
甜菜夜蛾Spodoptera
虫,已对我国的农牧业生长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并将继续对农牧业生产产生
威胁。针对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规律以及目前在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就
中华卵索线虫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寄生效率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甜菜夜蛾成虫的交
配行为和能力,交配对成虫产卵和孵化率的影响作用,雄蛾诱捕技术及相关的影
响因素,性信息素的应用技术以及在甜菜夜蛾防治中的作用等问题丌展了研究,
取得了一些较有意义的结果,主要的为:
研究明确了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sinensis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感染作用,明
确了影响寄生率的相关环境生理因素。在室内应用卯索线虫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感
染率,被感染幼虫的行为生理特征,以及寄生效果与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的结果表
明,甜菜夜蛾幼虫是中华卵索线虫的敏感寄主,寄生率可达80%以上。线虫感染
幼虫后,在第8天即有线虫从幼虫体内释放出来,第9天为高峰。被感染的幼虫
发育期延长,并因不能进入下一发育阶段而死亡。与未受寄生的同龄幼虫相比,
被寄生的幼虫取食量和生长量均显著下降,但血淋巴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温
度、益害比和处置时间等是影响线虫寄生的主要环境因子。在20~32℃的温度中,
28℃条件下的寄生效果最佳,益害比为10:l到40:1的条件下,以20:1的寄生效
果最好。线虫与幼虫的处置时间为30分钟即可获得49%的寄生率,同时寄生效果
还因处置时问的延长而增加。另外,用3—5龄甜菜夜蛾幼虫进行感染的结果没有
显著差异,即中华卵索线虫能寄生不同龄期的甜菜夜蛾幼虫。这些结果表明,中
华卵索线虫在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研究明确了甜菜夜蛾成虫的交配行为和能力,明确了性比对雌雄成虫交配能
力的影响作用。在27±1℃,光周期L14:D10的实验条件下对甜菜夜蛾的交配行
为、能力,以及交配对产卵和孵化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所获的主要结果为:
成虫在羽化当晚即可进行交配,交配率以羽化后头三个晚上的较高p82%),但从
第4天起则显著下降。成虫一天中的交配时间出现于23:30--05:30之间,交配高
与蛾龄紧密相关。蛾龄越大,交配持续的时间越长,且差异显著。雄蛾~生的交
配能力由1—11次不等,但受性比的影响显著:在性比为1:1的条件下,雄蛾平
均交配次数仅为3.0次,而在2早:16至5早:1
6时,则增加到5.1—6.0次。雌
蛾交配比例及次数受性比的影响也很大:没有交配的雌蛾比例从1:1时的8.3%增
加到5早:16时的32%,仅交配一次的比例从16.7%增加到38.7%,而交配≥5次
的比例则从25%下降到O%。因此,在应用性信息素防治甜菜夜蛾的过程中,只有
将雄蛾和雌蛾的比例下降到16:4-?-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研究明确了甜菜夜蛾交配对成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的影响作用。在雌蛾的交
配时期,交配次数以及雄蛾的交配顺序等三种作用因子中,以雌蛾交配时期对产
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雌蛾交配的时间越迟,产卵量和孵化率越低,
反之,亦然。雌蛾交配次数对产卵量影响显著,即产卵量会随交配次数的增加而
增加。雌蛾的交配次数虽然对卵孵化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由于交配次数多的雌
蛾产卵量也多,而孵化率没有下降。于是,交配次数的增加无形中也增加了卵子
的受精率,因而对增加孵化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该种结果确定了甜菜夜蛾的
交配类型属于真多次交配型。所获的结果还表明,雌蛾交配次数与寿命呈正相关,
即寿命长的雌蛾交配次数多,产卵量高。雄蛾精珠的大小随雄蛾交配次数的增加
而下降,但精珠的大小对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即雄蛾每次交配对
于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作用是一样的。这样,在性信息素应用实践中,除了有
效地减少雄蛾的数量以外,只要能够推迟雌蛾的交配时期或降低雌蛾的交配次数,
就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初步研究明确了性信息素在田间甜菜夜蛾种群监测、预测预报以及防治中
的作用,并对部分已有使用技术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应用合成性信息素诱芯和诱
捕器对用阳.|种群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性诱剂对雄蛾的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