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稻-鸭复合系统壤中甲烷细菌数量及其活性研究
稻一鸭复合系统土壤中甲烷细菌数量及其活性研究
摘要
采用厌氧培养箱技术、MPN(最大或然数)和滚管计数法以及气相色谱技术,
研究了湿地稻一鸭复合系统土壤中甲烷细菌的数量,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和酰胺
类除草剂乙草胺对该系统土壤中甲烷细菌数量及其活性的影响,以及甲胺磷在该
系统±壤中的残留,同时对水稻田土壤中占优势的甲烷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旨
在为全面评价稻一鸭复合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同时为协调粮食生产和
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寻求理想的稻田甲烷减排措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
理论基础。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湿地稻一鸭复合系统土壤中甲烷细菌数量研究。目前为止,有关这方面的
研究尚无报道。研究结果表明:稻一鸭复合生态系统(不施农药,养鸭)和对照(长
期施用农药,不养鸭)土壤中甲烷细菌数量变化规律与稻田甲烷排放的季节变化
模式基本一致。早稻田土壤中菌数高峰期出现在分蘖盛期和孕穗期,晚稻田土壤
中出现在分蘖盛期,实行稻鸭复合种养显著降低了稻田土壤中甲烷细菌数量,特
别是减少了甲烷排放高峰期的甲烷细菌数量。早稻和晚稻MPN计数中,分别比对
98.1%。从而证实了甲烷细菌数量是决定水稻田中甲烷释放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2.早稻田土壤中占优势甲烷细菌的分离。结果表明:从湖南省长沙县水稻
株,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其中201,202,203菌株的单个菌落呈圆
异丙醇和甲酸作为生长和产甲烷的基质,202菌株还能利用甲酸;203和204菌
株能利用H2/C02、甲胺和甲醇,203菌株还能利用异丙醇,204菌株还能利用乙
适生长温度为40℃,203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45℃。
3.甲胺磷和乙草胺对稻一鸭复合系统土壤中甲烷细菌数量及其活性影响的
内对产甲烷菌的生长表现出刺激作用,数量增加0.2~44.1倍,每管的产甲烷量
增加0.8~2.1倍,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刺激产甲烷菌的生长繁殖作用逐渐
增强;相同四种浓度的乙草胺在加药后7d内,甲烷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
下降了50%~99%,每管的产甲烷量减少2.9~107倍,且这种现象随着药剂浓度
的增加而趋于明显。随着加药时间的延长,产甲烷菌数量及其活性又逐渐恢复至
原有水平。作者认为甲烷细菌是一种对农药非常敏感的细菌。
4.甲胺磷在稻一鸭复合系统土壤中残留量的研究。检测结果表明,稻一鸭复
合系统土壤中未检出甲胺磷的残留,而长期施农药的常规稻作系统土壤中甲胺磷
的残留量达0.39mg/kg。说明通过长期围栏养鸭的稻田可清除土壤中农药的残留。
因此作者认为长期施用甲胺磷有可能是导致甲烷排放量及产甲烷菌种群数量增
加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稻; 鸭; 复合系统; 甲烷细菌
and of
theAmounts
Studieson Activity
in SoilofRice—Duck
the Ecosystem
Complex
Abstract
case
The the ofanaerobicculture technique,
adoptedtechnology
study
rolltube to
methods,and
MPN(mostnumber)and gaschromatography
probable
thearnourlt$of insoilofrice—duck of
survey methanogen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灰色预测控制方研究.pdf
- 点焊机集散控制统的研究与设计.pdf
- 烟草内生细菌对草黑胫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pdf
- 烟草接种cmv后cat酶活与抗病性的关系.pdf
- 烟草赤星病菌(lternaria alternata)毒力变异机制及病斑扩展规律研究.pdf
- 牛src基因多性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pdf
- 牛卵母细胞冷冻存与体外孤雌培养技术研究.pdf
- 牛卵胞质内单精射(icsi)的研究.pdf
- 牛奶子锈菌重寄菌胡颓子锈生座孢(tuberculina elaeagni)的研究.pdf
- 犀牛角及其制品定识别方法的研究.pdf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