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学生习作素材的挖掘.doc
农村学生习作素材的挖掘
前些日子和同事们闲聊,话题是:为什么农村的学生在写作时会愁眉紧锁,搜索枯肠,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或是凭空捏造,讲套话,编文章?这是我们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有一些人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的孩子身在农村,所在的生活环境中缺少写作的素材。但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我们虽生活在农村可是并不缺少供我们写作的素材,关键是我们怎么样去挖掘素材。
所谓习作素材,是指在生活实践或调查研究中搜集,积累起来的原始生活材料,它是未经加工改造的原料,是形成习作的基础,宋代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所指的意思就是写作之前必先下功夫体验生活,积累材料。只有掌握丰富的素材,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来。那我们该如何从我们生活的环境当中去挖掘素材呢?总结近年来习作教学实践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素材。
一、广泛参与、具体了解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过的事物勉强拉下来,那是必定失败的勾当。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主要源泉。学习生活越充实,体会越深刻,写作的基础也越扎实。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挖掘和充实生活,使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农村的孩子要去参与你身边生活,更要去了解你所参与的生活,要把它弄清、弄懂。这样你一定会有所认识、有所感悟。
农村的生活也一样多姿多彩,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你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走进田间地头,去体会自然之美
春天里小河开化了,小草吐出了新绿,辛苦的爸爸、妈妈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夏天里的狂风暴雨,空中那些欢快的小鸟,稻田里“呱呱”叫的青蛙,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秋天里水果、粮食获得大丰收,爸爸、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冬天里有鹅毛般的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庄,一片银妆素裹,雪地中可爱的孩子们嬉戏着,小脸冻得通红……农村的四季各具风韵,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那些熟视无睹的情境中,去发掘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三、观察周围的人与事物,留心自己的生活
每个学生都被各色的人物与现象,以及自然事物、社会环境包围着。我们引导学生积累素材,要求他们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人和事物。通过细致、有序的观察,了解事物的特点,认识事物发展的始末,熟悉人物的言行举止,将周围的环境视为素材的海洋,不断观察、撷取。这样无论是父母兄弟,还是亲朋好友,无论是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是风雨雷电、山川田野,无论是平凡小事,还是社会新风,这些素材都会在作文里具体而生动地体现。
然而,片面地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做生活的袖手旁观者,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有一位作家这样说过:“写文章最要紧的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离开亲身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从实践中获得‘第一手材料’,获得‘感同身受’的东西,是观察生活的第一要义。”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多接触,多了解,亲自去做一做,试一试,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同时引导学生留意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进而把自己参与创造生活的喜怒哀乐作为习作的主要反映对象。
四、引导学生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写出乡土情结,提高审美体验。
相对于城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所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本土文化特质,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我们生长和生活的黔东南这一方水土,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有着无与伦比的民族遗存。城市的孩子知晓“因特网”、“芭比娃娃”、“的士高”、“足球”、“麦当劳”、“流行音乐”及“偶像崇拜”,可这比起我们农村正月里“跳芦笙”、“舞龙灯”、端午节是“包粽子”、“赛龙舟”等难以尽数的民风民俗显得就不那么炫目耀眼了。
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村仍在延续,如邻里的交往乐、纯情美,婚丧嫁娶,起居造屋庆贺,开业规矩,祭祖踏青、龙灯庙会等等,这些都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在素材方面的情浓、趣浓的题材。它们有的表现了农家人纯朴、勤劳、善良,如赶农时、互帮抢收、修桥筑路、出资出力等等。让学生观察、采访、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写些农家事,歌颂农家人,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如:《说说我家的好邻居》、《苗乡侗寨欢迎你》、《打糍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正月初一吃年羹,正月十五闹元宵,舞龙灯,端午节划龙舟,这些场面既喜庆又沿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更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而城区孩子不能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