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新媒体时代强化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2013年05月21日 10:43 来源:《理论学刊》2012年8期 作者:邓凌月 杜艮芝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13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日趋活跃的网络舆情对于我国舆论宣传和社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考验着政府的行政能力。做好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成为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必须正视网络舆情对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实事求是地分析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做好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
【关 键 词】新媒体 网络舆情 引导
【作者简介】邓凌月(1975- ),女,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校刊编辑部副研究馆员;杜艮芝(1965- ),男,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信息网络中心高级工程师(山东 济南 250103)。
互联网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已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大众媒介,也成为普通群众参政议政、进行民意表达的重要信息平台。网络从传播方式到传播内容的双重变化,极大地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使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推动力日益显现,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影响。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1]。因此,做好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成为提高政府科学治理水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网络舆情对有效实施社会管理构成挑战
网络舆论可以说是一种最具“原生态”的鲜活民意,正在逐渐成为民意“晴雨表”、社会“风向标”,大众负面情绪的“泄压阀”,并带动网络民主、网络民生、网络反腐等现象风生水起。据CNNIC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总体网民规模达到5.13亿[2]。伴随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网络舆情日趋表现出极强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形式,导致了网络负面舆论热点事件、网络公共危机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对于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如何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日常舆论引导的难度逐渐增大
首先,网民从新闻传播的受众者转变为“发布者”,博客、微博、BBS、音视频等自主发声的网络平台,已逐渐成为普通群众的“自媒体”,我国正进入全民“围观”时代。其次,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发表意见,造成网络言论泥沙俱下、真伪难辨,充斥着情绪化和极端化的网络言论使网络舆情出现非理性化,扰乱公共话语体系和公民的价值判断,由此导致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再次,网络的实时性、交互性加大了政府对信息传播进行技术控制的难度。一些商业网站为了提高网络热度和点击率,发布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或所谓的“内幕消息”来吸引眼球,赚取商业利润。“网络黑社会”打着所谓的“网络公关公司”、“网络营销公司”的名义,雇佣网络水军、网络推手不断在国内一些论坛上发布攻击信息和造谣言论,凭空捏造事实,恶意误导舆论,造成公众恐慌,使日常网络舆情引导的难度不断增大。
(二)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受到质疑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等,直接影响到部分社会成员切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而网络舆情的日益复杂尖锐正是网民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而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决时,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在网络中的映射。网民反应最为强烈的舆情热点主要集中在民生诉求、涉法涉警、贪污渎职三大领域,其主体也大都是党和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由于网络传播的“蝴蝶效应”和“沉默的螺旋”效应,社会矛盾冲突不断被激化,引起网民共鸣,加剧了社会公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和不信任、不认同感,降低了政府的社会公信度。
(三)舆论环境的复杂态势日益加剧
在新媒体时代,网民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公民现场报道”,深刻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成机制,也为虚假信息制造者和谣言传播者提供了空间,加剧了舆论环境的复杂态势。部分网民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不负责任地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如导致“谎报地震”、“抢盐风波”等类似事件的频繁发生。一些网民把网络当作不良情绪宣泄口,在面对网络负面舆论热点事件时,往往会一边倒地同情现实社会中的弱势一方,习惯性地质疑政府和司法部门,在“仇官、仇富、仇警”等心态的驱使下,随意地发布片面、偏激的言论,对社会产生的强大影响力,不仅有可能干扰党和政府决策,影响司法审判,还有可能成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动因。
(四)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形势异常严峻
一些组织或个人出于某种目的,进行泄密、破坏、侵权和意识形态的渗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数学六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对策.doc
- 小学数学生活化数学化结合策略初探.doc
- 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oc
-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结题报告.doc
- 小学数学学生作业设计问题对策应用研究.doc
-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方法策略应用研究结题报告.doc
-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若干思考.doc
- 小学数学应用题应用研究.doc
-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策略应用研究.doc
-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实验方案.doc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