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 5.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烈度 人的感觉 一般房屋 其它现象 参考物理指标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平均震害指数 加速度/(CM/S2)(水平向) 速度/(CM/S2)(水平向) I 无感 II 室内个别静止中的人感觉 III 室内少数静止中的人感觉 门、窗轻微作响 悬挂物微动 IV 室内多数人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 门窗作响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V 室内普遍感觉,室外多数人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 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 不稳定器翻倒 31 (22~44) 3 (2~4) VI 惊慌失措,仓惶逃出 损坏——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 0~0.10 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 63 (45~89) 6 (5~9) VII 大数多人仓惶逃出 轻度破坏——局部破坏、开裂,但不防碍使用 0.11~0.30 河岸出现坍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砖烟囱中等破坏 125 (90~177) 13 (10~18) VIII 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中等破坏——结构受损,需要修理 0.31~0.50 干硬土上变有裂缝,大多数砖囱严重破坏 250 (178~353) 25 (19~35) IX 坐立不稳,行动的人可能摔跤 严重破坏——墙体龟裂,局部倒塌,修复困难 0.51~0.70 干硬土上有许多地方出现裂缝、基岩上可能出现裂缝、滑坡、坍方常见,砖烟囱出现倒塌 500 (354~707) 25 (19~35) X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出几尺远,有抛起感 倒塌——大部倒塌,不堪修复 0.71~0.90 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的拱桥破坏,大多数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1000 (708~1414) 100 (72~141) XI 毁灭 0.91~1.00 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基岩上的拱桥 XII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使用说用 (1)烈度VI度,判定地震烈度以房屋震害为主,人的感觉仅供参考;X度应结合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程度,并根据地表现象来确定;XI、XII度的评定,需要专门研究。 ?(2)“一般房屋”在《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中指土构架和土、石砖墙构造的旧式房屋和单层或多层未经抗震设计的新式砖房。由于我国城市目前一般都已设防,有的乡村也开始设防,烈度表中的“一般房屋”一般已不普遍,调查中应区别设防与不设防的房屋破坏程度对烈度的反映,给出合理的烈度值。对于质量特别差或特别好的房屋,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表列各烈度的震害程度和震害指数予以提高或降低。 (3)“人的感觉”指平房内或楼房低层内人的感觉。 (4)表中震害指数是对上述“一般房屋”而言。“完好”为0,“毁灭”为1,中间按表列震害程度分级。平均震害指数是对所有房屋的震害指数的总平均值而言,可以用普查或抽查的方法确定之。 (5)使用本表时可根据地区具体情况,作出临时的补充规定。 (6)烟囱指工业或取暖用的锅炉房烟囱。 (7)表中数量词的说明:个别:10%以下;少数:10%~50%;多数:50%~70%;大多数:70%~90%;普遍:90%以上。 (8)对重要的工业设施,如桥梁、重要车间、高层建筑、巷道等,要进行专门的调查,在调查中应结合设防情况进行评估。 5.3 我国地震地质的基本特征 从震源机制的讨论中已知,地震特别是浅源地震,其产生多与断层错动有关;从大区域震源机制的研究可以确定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情况这一点也可得出,地震的分布和发生与大地构造密切相关。所以,用地质学的方法探索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危险构造或活动断层,配合震源机制的研究判定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发震断层的错动机制,研究地层中存在的古地震现象,配合历史地震的研究判定古地震活动周期和震级,为地震中长期预报和地震区划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就是地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 5.3.1 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地履带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1)环太平洋地震带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在挟窄条带内震中密度也最大,全世界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滦源地震集中于此带,译放的能量约为全世界地震释放能量的80%。很早以前就已经知道,此带的震源深度有自岛孤外线的深海沟向大陆内部逐步加深的规律,并解释为大陆与大洋之间的一条倾向大陆的大断裂面(因5—14)。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或欧亚地震带 仅次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第二大地震带,震中分布较前者为分散,所以带的宽度大且有分支。以浅源震为主,中源震在帕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