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南通仪创实验仪器有限公司.ppt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南通仪创实验仪器有限公司.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南通仪创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敬请各位专家 批评指正! 4.2.2 产生加和增效作用 衡量表面活性剂的活性大小,主要考察其溶液表面(界面)张力降低的程度和临界胶束浓度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能够在较低的浓度下,使溶液的表面(界面)张力下降到很低的程度并形成胶束。 在降低表面张力方面,加和增效作用是指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所需的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之和(c10 + c20)低于单独使用复配体系中的任何一种表面活性剂所需的浓度。 当复配体系水溶液形成混合胶束时,临界胶束浓度 低于其中任何一种单一组分的临界胶束浓度(c1M和c2M)时,即称为产生正加和增效作用。 4、新型高效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设计 定边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 4.3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性剂的复配体系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物早已得到广泛应用,此种复配可以得到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优良的洗涤性、润湿性等。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能形成混合胶团。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插入”胶团中,使原来的离子表面活性剂离子头间的斥力减弱,再加上两种表面活性剂疏水链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易生成胶团,使混合溶液的cmc下降。 当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时,除使cmc下降外,表面张力也下降,表面活性增高。 研究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明显强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既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胶束的增溶作用。 4、新型高效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设计 定边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 4.4 复配用助剂 1 无机电解质 2 极性有机物 3 碱性化合物 4、新型高效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设计 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 定边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比较好,相对来说能克服滞留作用,而且稳定性较好,成本也相对比较低。 但其耐盐性差,临界胶束浓度高,尤其是对低渗油藏易造成伤害。与二价阳离子相遇在一定条件时会发生沉淀。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优点是抗盐能力强,临界胶束浓度低,耐多价阳离子的性能好等特点,但在地层中稳定性差,吸附量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而且不耐高温,价格高。 结合定边油田油藏地质特点,针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各自的优缺点,把二者进行复配,以期达到耐温抗盐、较低界面张力和成本低廉的目的。 5、新型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配方确定 定边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 5.1 配方WF-1的研究 组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 — 重芳烃石油磺酸盐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 — 烷基苯聚氧乙烯醚 助 剂C — 醇类 配比:A : B : C = 4 : 1 : 0.2% (质量比) 矿场配制浓度:0.4% 5、新型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配方确定 定边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 5.2 配方WF-2的研究 组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 —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E — 烷基苯聚氧乙烯醚 助剂F — 醇类 配比:D : E : F = 3 : 1 : 0.3% (质量比) 矿场配制浓度:0.4% 5、新型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配方确定 定边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 5.3 配方WF-3的研究 组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G —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 — 烷基苯聚氧乙烯醚 助表面活性剂FC-2 —两性离子氟表面活性剂 配比:G : H : FC-2 = 3 : 1 : 0.006% (质量比) 矿场配制浓度:0.4% 5、新型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配方确定 定边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 5.4 新型驱油剂性能评价 5.4.1 耐温性能评价 用定边油田地层水把驱油体系WF-1、WF-2按0.4%配制,测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见图5-1 5、新型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配方确定 图5-1 不同温度下的界面张力 定边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 5.4.2 耐盐性能评价 模拟东仁沟星32井组油井脱油地层水组成的混合盐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