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治燥剂..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燥剂 一、概念 凡是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用于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为治燥剂。 金元时期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 二、立法依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燥者濡之”,“燥者润之” 三、适用范围 外燥 凉燥 温燥 内燥 上燥 中燥 下燥 燥证 四、治燥剂分类 1.轻宣外燥剂——治疗外感温燥或凉燥。 2.滋阴润燥剂——治疗脏腑津液耗伤之内燥。 五、运用注意事项 1.分清外燥、内燥,外燥又要分清温燥、凉燥。 2.燥易伤津化热,酌配清热或生津药,不宜过于苦寒。 3.避免配伍使用性味辛香燥热药物,以防再伤津液。 4.素体多湿、脾虚便溏、气滞痰盛者均忌用甘凉滋润。 第一节 轻宣外燥 适应证:秋季外感燥邪,耗伤津液之证 。 凉燥代表方--杏苏散; 温燥代表方--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杏 苏 散 《温病条辨》 组成 苏叶 半夏 茯苓 前胡 桔梗 枳壳 甘草 生姜 大枣 杏仁 橘皮 主 治 外感凉燥证。 证 候 分 析 恶寒无汗 头微痛 咳嗽痰稀 鼻塞咽干 苔白脉弦 病机: 凉燥外袭 肺失宣降 痰湿内阻 方解 君:苏叶9g 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 杏仁9g 苦温而润,降利肺气,润燥止咳 臣:前胡9g 疏风散邪,降气化痰 桔梗6g 、枳壳6g 一升一降,助理肺化痰 佐:半夏9g 、橘皮6g 燥湿化痰,理气行滞 茯苓9g 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生姜6g 、大枣6g 调和营卫,滋脾行津润燥 使: 甘草6g 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功兼佐使 功 用:轻宣凉燥 理肺化痰 临床应用 1.轻宣凉燥的代表方,亦可治风寒咳嗽。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要点。 2.若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汗后咳不止,去苏叶,加苏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 病案 王某,48岁。主诉:头巅涨痛,恶寒咳嗽,咯痰稀,鼻塞咽干。脉象浮弦,舌苔薄白。辨证:秋燥寒凉之气外束于表,肺先受邪。经云“燥凉所胜,平必苦温。”治法:仿杏苏散主之,佐入宣泄化浊之品。处方:苦杏仁、粉前胡、白茯苓、白蒺藜各12克,紫苏叶、玉桔梗、生甘草、仙半夏各5克,薄荷2克,炒枳壳8克,款冬花9克。二诊:药后头痛已减,咳嗽痰薄,咽干唇燥。舌苔薄白腻,脉象弦滑。守原法处方:粉前胡、苦杏仁、白茯苓、大玉竹、清炙枇杷叶(包)各12克,紫苏叶8克,玉桔梗、仙半夏各5克,炒枳壳6克,化橘红3克,款冬花9克。诸症均缓。 桑 杏 汤 《温病条辨》 组成 桑叶一钱(3g) 杏仁一钱五分(4.5g) 沙参二钱(6g) 象贝一钱(3g) 香豉一钱 (3g) 栀皮一钱(3g) 梨皮一钱(3g) 主治 外感温燥证 外感温燥 伤于肺卫皮毛 燥气伤肺 耗津灼液,肺失清肃 证 候 身热不甚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口渴、咽干鼻燥 舌红苔薄白而干 脉浮数而右脉大 桑 菊 饮 [组成]桑叶二钱五分(7.5g) 菊花一钱(3g) 杏仁二钱(6g) 连翘一钱五分(5g) 薄荷八分 (2.5g) 苦桔梗二钱(6g) 生甘草八分(2.5g) 苇根二钱(6g) [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君:桑叶 杏仁 臣:豆豉 贝母 沙参 佐:梨皮 栀子皮 方解 --清宣燥热,透邪外出 --降利肺气,润燥止咳 --轻宣透散 --清热润肺化痰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清热润燥,止咳化痰 --清泄肺热 功用 清宣温燥 润肺止咳 方剂鉴别 桑杏汤 桑菊饮 外 感 咳 嗽 辛甘凉润 辛凉解表 外感温燥证 外感风热证 外 燥 凉 温 杏苏散 桑杏汤 轻宣外躁 苦温 甘辛 辛凉 甘润 杏仁 夏、橘、苓 草、桔、枳 贝、栀 沙、梨 苏、前 姜、枣 桑、豉 轻宣凉燥 宣肺化痰 宣散温燥润肺止咳 杏苏散与桑杏汤鉴别 临床应用 1.治疗温燥伤肺轻证常用方。身热不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右脉数大为要点。 2. 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病案】 安某,女,2岁,汉族。患儿于1991年11月初因高热咳喘,烦躁不安在某院诊为“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经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近一月,出院后仍有咳嗽,时轻时重,声音嘶哑,干咳无痰,精神萎靡,纳呆便干。先后服交沙霉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