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doc
浅谈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商业建筑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结构体系与施工难点进行分析,对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阐述,旨在与同行探讨类似工程问题。关键词: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施工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conversion layers cast-in-situ concrete hollow flat slab floor structure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main technical measures is expounded, aims to explore the similar projects with their colleagues.
Keywords: conversion layers; Cast-in-situ concrete; Hollow flat slab floor;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技术属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和建设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它是一种无梁、无柱帽、可实现大开间、灵活隔断的水平结构体系,为大垮度无梁水平结构体系建筑提供了技术支持。现浇砼空心无梁楼盖技术具有使用功能优良、抗震性能好、综合经济效益提高、节约装修费用、真正实现空间灵活间隔、施工经济、方便、隔音效果优良、隔热、保温性能显著提高等多项优点,。
2工程概况某商住楼为框剪结构,该工程裙楼一至四层楼板结构均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其中一至三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厚400mm,四层(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厚1000mm,本文以四层(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结构为例介绍其施工技术措施。
3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结构施工方案分析
3.1结构体系 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厚1000mm,板内设直径700mm的GBF薄壁空心管,板翼缘厚200mm,下翼缘厚100mm,空心管间肋厚80mm,柱间楼盖暗梁截面为800mm×1000mm,跨度8.70m,设计框支柱边500mm内为现浇实心板。转换层层高为4.9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空心管排布管方向随大梁长方向布排放。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结构剖面见图1。
3.2施工难点 (1)本工程转换层空心无梁楼盖面标高为13.700m,厚度为1000mm,面积3692m2。经计算,施工时楼盖内暗梁的最大垂直荷载为28KN/ m2,空心楼盖(按0.6%空心率系数折算)的最大垂直荷载为21 KN/ m2,转换层以下的二、三层楼板承载力均为10KN/ m2,地下室顶板承载力均为30KN/ m2。转换层作为上部结构的承力空中基础,其自重大、层高大,下部各层空心楼板设计荷载之和小于转换层施工产生的荷载,因此转换层模板及支撑体系成为施工中的难点。 (2)施工中要防止GBF薄壁空心管水平移动和竖向浮移动,保证薄壁管的间距顺直和板内暗肋梁宽度。 (3)GBF薄壁空心管在吊运安装时往往易被楼层钢筋等硬物损坏,安装排放较困难。 (4)GBF薄壁空心管下的预埋水电管盒交叉处,楼盖断面厚度减小,安装过程中控制管线位置较困难。 (5)转换层楼盖混凝土浇筑施工是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其施工组织措施也是施工难点。
4施工技术措施
4.1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安装支撑体系及模板→二、三层原有支撑体系加固钢管立杆→在模板上位置线,薄壁管及预埋水电管盒定位→安装板底层钢筋及肋间网片→绑扎暗梁钢筋,预埋水电管盒及竖向穿板套管→排放薄壁管→绑扎面层钢筋及板面预埋水电管盒→铺设架空马道→陷蔽工程验收→泵送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厚600mm)→养护混凝土(至抗压强度达到70%)第二次浇筑混凝土(厚400mm)→养护混凝土。
4.2模板支撑体系 为保证施工安全,转换层垂直荷载应有效传递到地下室顶板,故模板及支撑体系是关键。转换层模板采用18mm厚胶合板、?48×3.5mm满堂钢管支架支撑,在钢管立杆上端加可调式顶托,顶托上用方木作为主龙骨,钢管立杆间距600mm×600mm。立杆竖向每隔1500mm设置一道纵横向水平拉杆,上下两道水平拉杆距立杆端部不大于250mm,在立杆上设可调式顶托的主龙骨为2根50mm×100mm方木并排搁于顶托上,间距600mm,次龙骨为50mm×100mm方木,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