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竹林幽幽 流水潺潺.doc
竹林幽幽 流水潺潺
摘 要:废名作为“中国现代第一个田园小说家”,其作品善于用平淡冲和的笔调描绘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貌,发掘并展现乡村的人情人性之美,这种田园之美在他的小说《竹林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废名 《竹林的故事》 意境美 人情美 人性美
废名是20年代乡土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一位小说家,20年代的乡土文学大部分都是着眼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些作家大都用写实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宗法制农村的景象,充斥着落后愚昧的农民、野蛮的乡风以及由此造成的人间悲剧。而废名却用平淡冲和的笔调着意发掘未被现代社会污染的乡村世界的古朴、宁静,营造出特有的田园风情,被批评家称为“中国现代第一个田园小说家”。
1925年,废名的代表作之一《竹林的故事》发表于《语丝》,小说表现了三姑娘一家贫穷却快乐的生活,没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大起大伏的感情波动,有的只是一些生活片段,若干生活琐事,让读者在竹林的幽幽之风中,流水的潺潺之声中,自然平和地品味着生命中的幽微情趣。
一、田园牧歌式的意境美
小说开头便点出了竹林这一背景:“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小河、坝脚、竹林、茅屋、菜园,几个简单的词汇勾画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景图,富有中国古典韵味。而河水如何清澈,竹林如何翠绿,茅屋如何古朴,菜园如何新鲜,是不需说的,因为它们组合在一起,自然便是清澈、翠绿、古朴、新鲜,这种语言的精炼、浓缩,正是得益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的修辞方法——“裂锦”的影响,废名曾说,“就表现的手法说,我分明地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1]
“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在这一片静谧、清幽的竹林里,主人是和气的,大家对他的称呼是亲切的,生活在竹林里的人们,生活平静如水、与世无争。幽静的竹林如一首恬静的诗,如一幅淡淡的画,充满着田园牧歌式的情调,而只有这样的竹林,才能诞生出美丽的三姑娘,竹林像是专为三姑娘而生长的,三姑娘又像是专为竹林而生的,竹林的清幽与三姑娘的清纯,竹林的挺拔与三姑娘的坚韧,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二、含蓄敦厚的人情美
小说中老程一家的父女之情、母女之情贯穿始终,但这种人情之美并不是通过一些冲突矛盾大张旗鼓、淋漓尽致地铺陈出来,而是截取了一些生活片段和生活画面,将感情隐而不发地包含其中,体现出东方式情感表达的含蓄内敛和温柔敦厚。
表现父女之情时,小说截取了三姑娘陪老程捕鱼的片段,“三姑娘的小小的手掌,这时跟着她的欢跃的叫声热闹起来”,“热闹”一词把三姑娘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逼真地刻画了出来。“三姑娘渐渐把爸爸站在那里都忘掉了,只是不住的抠土,嘴里还低声的歌唱;头毛低到眼边,才把脑壳一扬,不觉也就瞥到那滔滔水流上的一堆白沫,顿时兴奋起来”,这段话虽句句未描写父女之情,却句句都是情,三姑娘陪老程捕鱼时的快乐、活泼、可爱,就是父女之情的最好体现。
再如,“老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阿三,这个打辫好吗?’三姑娘抢在手上,一面还接下酒壶,奔向灶角里去。……三姑娘到房里去了一会又出来,见了妈妈抽筷子,便赶快拿出杯子——家里只有这一个,老是归三姑娘照管——踮着脚送在桌上。”老程一家的生活非常清贫,家里只有一个杯子,但这个唯一的爸爸喝酒的杯子,三姑娘却是小心翼翼地照管着,“接下酒壶”“奔向灶角”“拿出杯子”“踮着脚送在桌上”,这一连串而又自然的动作蕴含着的是深深的父女之情,“老程实在用不着下酒的菜,对着三姑娘慢慢地喝了”。吾家有女初长成,三姑娘天真未凿、不落俗尘,老程对着自己小女儿,哪里还用得着下酒的菜呢?
母女之情则是通过“赛龙灯”那段表现出来,老程死后,三姑娘与母亲相依为命,然而母女两人却因为太为对方着想而起了争执,“鸡上埘的时候,比这里更西也是住在坝下的堂嫂子们,顺便也邀请一声‘三姐’,三姑娘总是微笑的推辞。”三姑娘孝顺体贴,想守在母亲身边,尽管自己心里很想去看戏,“至于聒聒的喧声,却比站在近旁更能入耳,虽然听不着说的是什么,听者的心早被他牵引了去了。”母亲看出了这一切,希望她能融进热闹的圈子,“打破这寂静的终于还是妈妈:‘阿三!我就是死了也不怕猫跳!你老这样守着我,到底……’妈妈不作声,三姑娘抱歉似的不安,突然来了这埋怨,刚才的事倒好像给一阵风赶跑了,增长了一番力气娇闹着:‘到底!这也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欢喜玩!’”母女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对方着想。
三、善良淳朴的人性美
“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的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然而倘若是新的,怕没有这样合适,不过这也不能够说定,因为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过新衣: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正所谓“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