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语文教学的鲜活素材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语言:语文教学的鲜活素材库.doc

网络语言:语文教学的鲜活素材库   当前,网络语言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特定的社会方言”[1],正以其突出的创新性对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无论是报纸、期刊,还是广播、电视、日常交际,都会时常出现网络词语。“给力”一词就曾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2]网络语言已经形成走出网络空间、挺进现实生活之势。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1月15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达到5.64亿,手机网民达4.2亿,其中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高。学生的生活一头连着网络空间,一头连着现实世界。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将活跃于网络空间的网络语言应用于现实交际之中,应用于自己的作文和手机短信之中。可以说,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网络语言,语文教师不能全盘否定,一“堵”了之,而应该善于引导,把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作为教学的鲜活素材,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一、网络语言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网络语言前卫、新奇、幽默、风趣,能够反映学生张扬个性的心理,符合他们活跃、新潮的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合理使用网络语言,往往能够让学生感到惊喜,体会到教师与他们在心理上的平等,从而顺利地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很快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某教师鼓励学生发言,没有使用传统的说法:“希望大家积极发言,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自信和口头表达能力。”而是使用他们常用的网络语言表达方式:“今天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大家可不能当‘打酱油的’,一定要及时‘跟帖’,大胆‘拍砖’啊。”某同学回答问题后,教师这样评价:“××同学的发言真‘给力’,差点儿让我‘hold不住’。”下课时,学生找教师讨论问题,教师说:“你这个观点,前几年就已经出现了新的替代观点。孩子,你‘out’了!”学生听后,先是愣了一下,但很快闪出敬佩的眼光,说:“想不到老师您还挺‘in’的嘛!”这对答之间,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距离。这里的“打酱油”(冷眼旁观、不积极参与)、“跟帖”(加入讨论,发表观点)、“拍砖”(发表意见)、“给力”(特别有力,让人感觉很好)、“hold不住”(控制不住)、“out”(过时、落伍)、“in”(新潮、时髦),等等,都是网络上的热词,学生们经常使用。当听到老师居然能对网络热词如此了如指掌、运用自如时,学生的喜爱、尊敬、佩服之情便油然而生。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油然而生的喜爱、敬佩之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的喜爱之情。   二、网络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网络语言最突出的特征是创新性,正如张小平所说,“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3]。网络语言的创新,几乎利用了能够利用的所有语言材料。语音、词汇、语法,文言、方言、外语,都成了构筑网络语言大厦的基本材料。与传统语言相比,网络语言有许多创新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符号创新。将键盘符号经过不同的组合,形成新的符号形式,表示全新的内容。例如,“(-_-)”表示神秘笑容;“”表示醉了;“^-^”表示眯着眼睛笑;“:-o”表示惊讶。二是缩略创新。利用英语、拼音、数字等缩写形式表达新的意义。例如,GG(哥哥)、PMP(拍马屁)、PLMM(漂亮妹妹);FM(follow me跟我来)、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GF(girl friend女朋友);me2(me too我也是)、F2F(face to face面对面)、3ku(thank you谢谢你)等。三是数字创新。使用数字的读音组合表达一定的意义。例如,88(拜拜)、1314(一生一世)、8147(不要生气)、7456(气死我了)等。四是谐音创新。如大虾(大侠)、斑竹(版主)、幽香(邮箱)等。   类似的网络语言创新实例,值得语文教师充分利用。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可以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认识到“一切皆有可能”,人类创新永无止境,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创新,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能力。   三、网络语言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   网络语言中有不少不太规范的语言现象,却是学生们比较认同的。一是错字别字。如把“电信局”打成“点心局”,“信箱”打成“馨香”,让人很费解,影响交际效果。二是有意别解。网民故意对词语作出有别于常规的解释。如用“偶像”代指“令人呕吐的对象”,用“可爱”表示“可怜没有人爱”,用“讨厌”表示“讨人喜欢百看不厌”,用“白骨精”代替“白领﹢骨干﹢精英”,用“特困生”指代“上课特别爱犯困、打瞌睡的人”,等等。三是错误语法。如“给个理由先(先给个理由)”是粤语语法的状语后置;“知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