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八古书的注解
十八 古书的注解 * * 一、古书旧注的重要性 1、旧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寤言不寐,愿言则 。(《诗经·邶风·终风》) 唐·孔颖达《左传正义》:“庄十九年《公羊传》曰:‘~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传曰:‘同姓~之,异姓则否。’是夫人与~皆同姓之国也,鲁卫同姓,故来~之。” 汉·郑玄《毛诗笺》:“言,我;愿,思也。~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 卫人来 。 《左传·成公八年》) 2、旧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译文:“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白居易《琵琶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十三院校编):“声声思,一声一声都含有哀怨的情思。” 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李善注:“思,悲也。” 3、旧注能教给我们注解古书的方法 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墙篱落于粪溷之侧。(《梁书·范缜传》) 4、旧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周南·汝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 对文的原则(即利用对文的同义或反义关系,由易知、已知的一个训释难知、未知的另一个) 据文证义的方法(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考察揣摩字义、词义、文意。即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 二、古注的发展概况 1、注释的萌芽——先秦 《礼记·乐记》:“《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或阐发微言大义 《春秋·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公羊传·隐公元年》:“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春秋·文公五年》:“秋,楚人灭六。” 《左传·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 2、注释的兴盛——两汉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 ①语言的发展演变(客观因素) ②封建政府的提倡(人为因素) ③古今文之争的影响(学术因素) (2)两汉注释的特点 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3)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毛 亨 《毛诗故训传》 孔安国 《古文尚书注》 马 融 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 《孝经》、《周礼》、《仪礼》、《礼记》等 郑 玄 《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 何 休 《春秋公羊解诂》 高 诱 《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 逸 《楚辞章句》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②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王 弼 《老子注》 郭 象 《庄子注》 韦 昭 《春秋外传国语注》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孔颖达 —《易》《书》《诗》《礼》《左》 贾公彦 徐 彦 杨士勋 《五经正义》 《周礼疏》、《仪礼疏》 《春秋公羊传疏》 《春秋谷梁传疏》 邢 昺 孙 奭 陆德明 《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 《孟子疏》 《经典释文》 《十三经注疏》 杨 倞 尹知章 张守节 司马贞 裴 骃 “《史记》三家注” 颜师古 李 善 《荀子注》 《史记正义》 《管子注》 《史记索隐》 《史记集解》 《汉书集注》 《文选注》 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1)本期注释的特点 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朱 熹 —《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5、注释的复兴——清 复兴的原因 ①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推动 ②文字、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 ③“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影响 《四书集注》 三、旧注的体例 毛传: 毛亨对《诗经》的注释。“传”指阐明经义。 郑笺: 郑玄对《诗经》的注释。“笺”有补充订正毛传的意思。 孔疏: 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疏”不仅解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注释,也叫做“正义”。 四、旧注的常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