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哲学野史——30位思想大师的趣闻和传说》.doc

《哲学野史——30位思想大师的趣闻和传说》.doc

  1. 1、本文档共3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野史——30位思想大师的趣闻和传说》.doc

哲学野史 ——30位思想大师的趣闻和传说 〔英〕马丁?科恩著 邱炳/译 摘下从苏格拉底到德里达30位思想大师的光环,用一种独特的眼光去揭示这些哲学家的生活和思想,得到一段更加真实和有趣的哲学历史。 哲学比其本身枯燥的说明更能让大家相信它是有趣的 伟大的哲学家来自哪儿?他们的观点是在哪里产生的?是谁决定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哲学家里几乎没有女人,而且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富人和贵族,这仅仅是偶然吗?难道中国和印度的哲学家真的对欧洲的影响微乎其微吗?为什么笛卡尔的“现代”哲学充满了对上帝的反思?是黑格尔蠢到根本不会写作(如叔本华断言的),还是他的作品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太难以理解?有必要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马克思主义式的解析吗? 这是一本收集、分析和讲述伟大哲学故事的书。本书中没有什么能够不加以批判就作为问题的结束。相反,本书的目的是去展开辩论,去展开“外界力量”强加的结论。换句话说,它是一种“另类的”哲学史——把哲学的方法应用到哲学本身中去。不要在这里寻找被普遍接受的观点,也就是那些所谓的“人人赞同”的版本。本书带给你的将是30位重要哲学家鲜为人知的趣闻和轶事,让你在轻松的阅读中走进他们的真实生活和独特思想。 哲学家是一群善良好心的家伙,他们愿意帮助他人进入“理论”,但除了他们的“荒谬而又呆板的严肃性和重视理论的态度”,还有些关于他们的疯狂事迹。他们同情那些过去的人们,认为他们活在一个没有完善,并且不可能有公正的客观性的理论体系里。但当你询问他们关于新的体系时,他们总是用相同的借口搪塞你:“不,还没完全准备好。新的体系就快完成了,或者至少是正在构建中,将在下个星期天前完成。” ——索伦?克尔凯郭尔 前言 为什么所有人都开始读哲学?我自己是通过三本书认识哲学的。第一本是安德烈?马尔罗(Andrew Malraux)的《人类的命运》(La Con-dition Humaine)的译版,第二本是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的《西方哲学史》(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第三本是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Republic)。 少有人读过这些书。《人类的命运》有着典型的法国式的华而不实,啰唆、烦琐而又枯燥。罗素则写得很长,简直太长了,就像早该提前一小时结束的演讲。至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尽管充斥着各种思想,但它看起来就像用某种代码写成的。然而,每本书都有很实用的地方。首先,尽管难以读懂,但都很小巧并且便于携带。其次,如果犯困的话,它能给你一点有用的信息。最后,有相当奇怪和晦涩的地方让人沉迷其中。 现在我们有了这本《哲学野史》,我希望能将上述三点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三个优点:它很小巧,便于携带(还能给人留下印象);它非常实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它整篇都是奇怪和难解的哲学趣闻。可能有人会说他们已经超出了了解趣闻的程度,他们想要整篇整篇的长篇大论。为什么如果有些人要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本难以读懂的天书,那么他就应当知道康德认为咖啡是有毒的,并且康德每晚睡觉前都会用被单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为什么有些能够理解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Die Phanomenologie des Geistes)的人想要了解当建立起社会根植于矛盾之中这一理论时,黑格尔正在做着学校教师的工作?又为什么像英国的穆勒(John Stuart Mill)这样典型的理性主义者,其为人所知的理论是枯燥的“功利主义”,可实际他却认为诗歌才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富有哲理的”?以至于穆勒写信给他的朋友握兹华斯(Wordsworth)——《水仙花》的作者,说他已经向他展示了诗是“真理”,不是个别的或者当地的,而是普遍通行的;不是“站在客观的证据的角度,而是用激情将活力带到内心”。由此,传统历史告诉我们的,往往是一种偏见和误解。 这样一来,带有人性弱点的哲学家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有时是道德仲裁者,有时却是独辟蹊径的理论家。但正像所有人告诉我们的那样,哲学家并不是孤立的。他们是和我们大家一样的,是在这个星球上被创造出来的生物(尽管他们时常声称拥有超越于此的权力),在从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伴随的是经验、环境的影响,还有最显著的,各种偏见。亚里士多德并不反映希腊人的种族优越性——正是他创造了这些(约翰?洛克和贝克莱主教也同样意识到他们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的不光彩之处)。马克思从不独自在大英图书馆打发时间,而是喜欢他的雪茄,他的啤酒,还有他的女人,事实上,他照顾自己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多(其中有些死于营养不良)。 这些个人的细节并不是无关紧要的琐事,而是让我们看到“大人物”的内在品性。就像《身份案》(Case of Identity)中大侦探福尔摩斯说的一样:“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小事情是最重要不过的了。”同时,哲学里“真实

文档评论(0)

tax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