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建大城规中国城建史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与城市的产生 一、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从“血缘家族”到“定居文明”。 新石器时代中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使以原始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固定居民点产生。 公元前7000——4000年,产生土地耕作者居民点。 地点: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流域。 国家: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选择基址:山之阳,水之阴,地势高亢,土地肥沃,自然环境条件好。 布局特点:有简单分区,一般包括居住区,制陶工场,公共墓地,公共活动场所,有防御工事、壕沟和围墙。 二、城市的产生 金属工具的使用,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产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商品生产。 不从事生产的“商人”的出现,标志着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城市随之开始形成。 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公元前4000——3000年,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第二次) 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历史研究表明,什随着以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的出现,固定的居民点逐渐产生。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成为城市。所以,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考点]   1.“城”和“市”的概念。   2.城市的定义。   3.城市是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易错]   1.在我国城市是指具有行政建制的市和镇,一些以集镇命名的村落不属于城市范畴。   2.两次人类大分工的结果不同: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产生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产生城市,即人类劳动大分工是最早的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   [例题]   1.最早的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足(  )。(单选题)   A.人类劳动大分工     B.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C.军事需要     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答案:A  三、城市的形成条件 经济条件:有广大的农村,提供城市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物质财富。 社会条件:有一定的社会组织条件和制度。 自然条件: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基址、物质资源。 技术条件: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掌握这些技术的人。 规划条件: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建设。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只有近300年的历史 中 国 城 市 建 设 史 中国的远古城市 四千多年前,当父系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中,我国开始出现了具有一定规划格局的“城”的雏形----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城堡。 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三个发展阶段: . “聚”、“邑”的形成: 《 史纪·五帝记》:“舜一年成年而所居成聚,二邑,三年成都”。 .“城”的产生: 《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城”----土地、鼎、戟 . “城”与“市”的结合 从“大同”到“小康”,标志着私有制的产生。从而,有了固定的交易场所,“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各易其退,各得其所”。 当具有了防御功能的“城”与专司商品交换的“市”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最早的意义较为完整的“城市”。 奴隶制社会的城市建设 公元前21世纪,中国社会步入奴隶制,经历了夏、商、周王朝, 大约持续了一千七八百年,这段漫长的岁月是我国城市由产生走向发展的重要历程。 一、 夏商时期的城市建设 国家的产生和阶级的分化,生产力水平提高,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 以夏少康中兴为界,夏商时期的城市建设可分为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夏初到夏少康中兴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以原始社会聚落的改造为主。 政治体制决定了三级城市体制:夏王都,诸侯都,臣僚的封地。 阶级分化决定了国野之分,“君子居国,小人狎于野” 。 第二阶段:夏少康中兴到商亡 三级城市体制进一步明确,城市规模等级制度确定。 政治中心地位得到加强,经济中心的作用得以显现。 城市内部分区细化,一般有宫殿区、居住区、作坊区、仓廪区、陵墓区等。道路开始出现经纬制。 二、 周代的城市建设 奴隶社会进入强盛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得到加强,崇尚礼制,使建城制度进一步完善。 周代建国之初的宗族、诸侯分封,掀起了周代的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 文王建丰京,武王建镐京,周公建洛邑,使国都的统治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周代的营国制度: 周礼·考工记》中所述王城制度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