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民族经济现代化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传统的农民是农夫,农夫与自然经济相契合,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是一种典型的自然产品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昔日的农夫变成了集体经济式生产队成员乃至公社社员,然而,他们的劳动产品依然不是商品,是计划产品。所谓卖公粮,交余粮,剩下的分口粮。   这个时期的农民依然是一个农夫,从自然产品经济转变为计划产品经济,这样从个体农夫转变为集体农夫。而农商则不同,是一个新的范畴,它是现代农民的经济学意义表述。农商反映了一个新的经济关系,一个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又以新产品引导市场,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 * 工业化的目标确实是要提高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但这只是衡量工业化水平的重要外在指标之一,内在指标则应包括工业结构、整体技术水平、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社会化专业化组织程度等。除了这些指标外,看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还应看在农业、第三产业的生产经营中和政府的管理中多大程度上运用了工业化的组织方式,如专业化分工协作、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等。这些才是工业化的本质。做不到这些,工厂建得再多、再大,都是些大而全、小而全企业,不可能有市场竞争力,也很难说实现了工业化。 * 所谓“散、山、洞”就是“分散、进山、进洞” 。 中国的工业化实践与探索 1949年以前的中国工业化 艰难起步 1949-1978年的中国工业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78-2003年的中国工业化 切入全球价值链分工 2003年以后的中国工业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三个时期 1.20世纪50-60年代的重化工业建设时期 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国家根据建设的布局和资源条件,在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中安排了40个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包头两座大型机械制造厂、宁夏青铜峡水电站、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云南个旧锡业公司等,并配套建设了一批能源和交通项目。 2.20世纪60-7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 国家把沿海和内地的一批大型工业企业搬迁到三线地区,同时在调整全国工业布局中,又安排了一批新的重点建设项目。迁进和新建的这些工业企业,使民族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基地,工业门类增多,工业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力布局有了明显改善,为建立较为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 。 “三线”建设突出战备,以军工和军工配套企业等重工业企业为中心; 工厂布点片面强调“散、山、洞”,形成了以中央企业、大企业、军工企业为主的工业格局; 导致民族地区工业结构失调,效益不高,对当地民众生活的改善作用不大。 这些工厂的位置都偏僻而分散,导致企业的后续发展进入瓶颈。 如陕西汉中飞机工业基地,下属28个单位分散在两个地区,7个县的范围内,其中一个企业被分散在6个自然村中,装配零部件需要汽车往返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员工上下班也非常不便。 3.改革开放后的全面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1979-1999年):民族地区工业被忽视和滞后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2000-):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工业发展迎来新阶段。 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工业发展迎来新阶段。 西部大开发期间形成的民族地区工业基地 生产或产业基地 所在地区 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 新疆、陕甘宁、川渝 水电基地 黄河上游、长江上游 煤电基地 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 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 西安、成都、重庆 二、民族地区工业发展成就 1.基本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工业体系,建立了一批 有影响的工业基地。 一批能源基地、矿产基地和原材料基地正在民族地区崛起。 内蒙古、贵州、宁夏、新疆的煤炭生产及煤电一体化基地 西南民族地区的大型水电基地。 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及广西沿海大型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基地等,正逐步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及化工基地。 广西、贵州、云南的有色金属开采加工,内蒙古稀土开发、研究和生产,青海柴达木、新疆罗布泊的钾肥,云南、贵州的磷复肥基地等,正逐步成为中国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基地。 民族地区的工业体系和优势产业 民族地区 工业体系和优势产业 内蒙古 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等六大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 广西 机械、制糖、冶金、食品、石化、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八大支柱产业占全区工业总量的70%以上 云南 已打破产业结构过分倚重资源的现状,形成了多元支柱产业体系 贵州 电力、冶金、有色金属、酿酒和烟草等行业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57.7% 西藏 矿产业、绿色食品饮料加工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和建筑建材业等产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