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讲义(总论)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权法讲义(总论)精要.ppt

物权法 张志坡 参考书目 【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 【德】曼弗雷德?沃尔夫:《物权法》,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2。 【日】田山辉明:《物权法》,陆庆胜译,法律出版社2001。 【日】近江幸治:《民法讲义II物权法》,王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日】松阪佐一:《民法提要?物権法》,有斐閣1965。 【日】舟橋諄一:《物權法》,有斐閣1960。 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王泽鉴:《民法物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 梁慧星、陈华彬编著:《物权法》(第五版),法律出版社。 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 崔建远:《物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2版。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 目录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物权法总则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物、物权、物权法的概念精解 第二节 物权的本质与特征 第三节 两大财产权——物权与债权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第五节 物权的类型 第二章 物权法的历史沿革与我国《物权法》的制定 第一节 古代物权法 第二节 近现代物权法 第三节 我国物权法与《物权法》的制定 第三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物权法基本原则纷争与分析 第二节 物权绝对原则 第三节 物权法定原则 第四节 一物一权原则 第五节 公示公信原则 第四章 物权变动 第一节 物权变动概述 第二节 物权变动模式 第三节 不动产物权变动 第四节 动产物权变动 第五章 物权的保护 第一节 物权保护概述 第二节 物权确认 第三节 物权的物权法保护 第四节 物权的债权法保护 第一章 物权法总则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物、物权、物权法概念 一、物 (一)民法上的物 物可以分为物理上的物和法律上的物,大自然中存在的日月星辰、山河湖海是物,一本书、一滴油也是物,这属于物理上的物,也是常识意义上的物;而法律上的物则具有特别的含义。 民法上的物,其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罗马法中,人们对物的理解是广义的理解,物(Res)是指除自由人以外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东西,包括权利在内,权利被认为是无体物而作为物的一种。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认为,有体物是具有客体存在并且可以凭借人的感官而触觉的物,如土地、房屋、牛、马等;而无体物是“法律上拟制之关系”,是指没有实体,而仅由法律所拟制的物(即权利),如地役权、用益权等。有体物仅指可以感觉的有形物。实体性即是物的要件,客体物的有体意味着有形。在罗马社会,物权标的物确实都是可感知的、可触觉的。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自从德国民法典的潘德克吞体系开始,大陆法系国家的物的概念大都把物局限在有体物的范畴。 学者对物所下的定义,用语并不统一,代表性观点: 黄右昌:物者,除人体外,谓有体物及物质上能受法律支配之天然力。 胡长清:在吾人可能支配之范围内,除去人类之身体,而能独立为一体之有体物。 李宜琛:物者,存于吾人身体之外部,能满足吾人社会生活之需要,具有支配之可能者。 王伯琦:人力所能支配而独立成为一体之有体物。 洪逊欣:除人之身体外,凡能为人类排他的支配之对象,且独立能使人类满足其社会生活上之需要者,不论其系有体物与无体物,皆为法律上之物。 史尚宽:物者,谓有体物及物质上法律上俱能支配之自然力。 初见之下,颇有差异,实则此仅为措词或所强调者不同而已,实质内容则属一致。归纳起来,民法上的物是指除人身体之外,凡能为人力所支配,独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有体物及自然力而言。 (二)物权法上的物——物权的客体 物权法上的物,必须是有体物、特定物、独立物。 物权的客体须为有体物。(1)从沿革上看,作为支配权的物权是以有体物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制度,(2)通说,此处有体,并不以人的感官能够感知为必要,能够为人力所支配,并能为人们带来益处的气、光、热、电也能够成为物权的客体。(3)民法上有体物的标准是“该物在法律上可以进行排他性支配,而非物理上的判断”。(4)最早立法例为瑞士民法典。(5)《合同法》也确立了供暖、供电、供水等合同形式,说明了气、光、热、电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交易的对象,能够成为物权的客体。 物权的客体须为特定物。(1)法谚有云:“所有权不得未特定”,所有权如此,其他物权也不例外。只是确定物的种类和数量,无法在其上成立物权,而债权则不同。(2)所谓特定物,仅须依一般社会、经济的观念为特定物即可,而不必为物理上的特定物,例如,按份共有物之应有部分,亦为物权之标的物;又如将企业财团视为一个物,即使构成财团的各项财产有进有出之交替、变更,该财团也不丧失特定性。(3)《物权法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