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验设计课程论文参考模板.doc
评 分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降低耗氯量正交试验设计降低耗氯量正交试验设计摘 要: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在短时间内找出降低耗氧量的最佳条件。
关键词: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表;降低;耗氧量;试验
一、概述
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选择试验的条件,并利用正交表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最好的或满意的试验条件,适用于多因素的设计问题。
卫生部于2001年9月1日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自来水耗氧量不得高于 3.0m9/L,而盐城市自来水公司的出厂水耗氧量正常在4.0mg/l左右。进行降低耗氧量的试验,影响因素较多,如逐一试验,耗时较长,且不经济,为此,我们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
二、试验设计
1.试验目的:降低耗氧量,提高耗氧量的降低百分率。
2.试验指标:用耗氧量的降低百分率(y)作为考察指标,该指标越大表明试验条件越好。
3.确定因子与水平:经分析影响耗氧量的因素有混凝剂投加量、氧化剂投加点和吸附剂投加点。混凝剂选用三氯化铁,水平为最佳投矾量及前后各一公斤;氧化剂选用高锰酸钾,因高锰酸钾过高会引起色度增加,于是选择投加0.8mg/L,水平为投加时机;吸附剂选用活性炭,考虑经济因素选择投加5mg/L,水平为投加时机。
4.正交表选择:经分析选用L9(34)。
三、试验结果表2 试验结果数据表
四、数据的方差分析
1.
2.方差分析
由于 FA、FC大于F0.95(2,2)19.0,因此因子A和C在显著性0.05上是显著的,因子 B不显著。
3.最佳条件的选择
对显著因子应该选择其最好的水平,因为其水平变化会造成指标的显著不同,而不显著因子可以任意选择水平,实际中常可根据降低成本、操作方便等来考虑其水平的选择。在本例中因子A和因子C是显著的,应取A3和C3,对因子B我们选择B1。
4.因子的贡献率
另外,我们还通过比例各因子的“贡献率”来衡量因子作用的大小。由于S因中除了因子的效应外,还包含误差。S因—f因 Ve,为因子的纯偏差平方和,因子纯偏差平方和与ST的比为因子的贡献率。FTVe/ST为误差的贡献率。
从表中可知,因子C最重要,它的水因子贡献率平变化引起的数据波动在总的偏差平方和中占了 65.91%,其次是因子A,而因子B的水平变化引起的数据波动的贡献率较小,所以因子B可以认为不重要。
五、验证试验
在本试验中找到的最佳条件是A3B1C3,即试验中的第7号试验,其试验结果确为9次试验中指标最高的。但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所得的最佳条件不一定在试验中出现,为此通常需要进行验证试验。即使分析所得的最佳条件在试验中出现,也需要通过验证试验看其是否稳定。
我们对条件A3B1C3又进行了六次试验,结果(耗氧量的降低百分率)分别为:30.63%、 29.85%、29.85%、31.12%、30.12%、30.2%、 30.63%,其平均值为30.20%,δ=0.47,从结果看该条件是令人满意的。
六、结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试验,成功找出降低耗氧量的最佳条件,降低耗氧量30%左右,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对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达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卷(一)课件.pptx VIP
- 广州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pdf
- 广州市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文本+图纸).pdf VIP
- 关于烹饪的策划书3.pptx
- WALL·E《机器人总动员(2008)》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pdf VIP
- LDT 99.13-2008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市政工程-维修养护工程.docx
- 实验报告之spss频数分析.docx VIP
-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可打印).docx
-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整理版).doc
- 某小区高楼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