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语文远程研修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高中语文远程研修详解.doc

2015年高中语文远程研修“一师一优课”资源点评脚本 一、总评(单东升): 全省各位高中语文同仁,大家好!今年的远程研修已经进行两个月了,我们都在线观评了六节课,写出了观课感受。现在,我们代表省语文专家团队,谈一谈观课的体会,同时与各位同仁交流。 经过十几年的课改,特别是经过连续八年的远程研修,我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课堂呈现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改观,取得的成效也有目共睹。在这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程创建活动中,我们对这些视频课总的感受是,许多老师的课上得好,有亮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共同的优点可以用“五有”简要概括: 一是“有人”,教师眼中有学生。无论是设计、组织还是评价环节,无论是问题的提出、研讨还是成果展示,都围绕着学生的学情来展开,从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既有知识的现状出发,而不是把学生作为老师的陪衬和道具。这样做,使教学有所依托,有所创新。 二是“有物”,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师言之有物,学生学之有物。除了文本之外,有教师网上网下搜罗来的海量信息,有图片,有视频,有音频,还有学生即时的学习成果,甚至学生精彩的课本剧表演。这些物之所及,展现的是课堂内外的融通,学生思与做的结合,师生的互动,教学资源的放大,还有学生思维的灵动,很好地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三是“有智”,有思维含量。教师通过一个个教学设计,引领学生一步步进入文学的殿堂。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教师引领学生结合“百家讲堂”的有关内容,思考重要句子的含义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揣摩王熙凤的语言,窥探其刁钻圆滑的内心世界;透过林黛玉“些须认得几个字”的改口说法,体会人物“心比比干多一窍”的聪慧,等等。教师一个个问题的抛出,犹如给了学生一把把船桨,通过学生的奋力划动,来到知识的彼岸,一个个问题得以解决,很好地启迪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四是“有术”,课堂上教师教之有术,导之有术。老师们大多使用了多媒体,集声音、图像、视频、文字于一体,增强了教学的生的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还有课堂的丰富性,增大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节奏,优化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是“有趣”,让整个课堂充满情趣意趣或是理趣,让学生享受语文课。如《寡人之于国也》一节,让学生在感受“五十步笑百步”的幽默风趣中体会孟子高超的劝辩艺术,进而体会文本中的类比推理,让学生感受到说理也要讲求技巧的论辩艺术。 如果说“五有”是令人欣喜的方面,那么,这些优课也有不太尽如人意的方面,或者说还有一些令人担忧的方面,就叫做“三忧”吧。 一忧,缺少整体设计。就教学而言,从教什么到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评价学习的成果等,都应有一个整体的设计。就像电视剧的制作,没有精彩的剧本,导演如何能拍出一部精彩的电视剧呢。一节课,缺少顶层设计,会让教学碎片化,严重一些,会让教学失去灵魂,而漫无目的的游走,会让人忘记了教学目标。 二忧,缺少具体有实效的学习活动。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倡导在活动中学语文,所谓活动,是一个个生动具体(当然也可以平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涉及听说读写的方方面面,有的甚至是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的因素可能更多。而就这些视频课而言,主题以及指向明确的学习活动还比较少,多的是师生问答、师生对话,教师的双边活动看上去很紧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以及自主活动被切分,容易造成学习的片段性、间隔性及零星化,不利于学生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内,通过自主习得(此时不需他人打扰)形成感悟或提升能力。就像一部电视剧,它可以有好多集,一集的时间也不一定很长,但是,无论如何,这里面的人物一定有事干,哪怕只是坐在那里唠嗑,也不能可有可无,也要让人爱听爱看。 三忧,缺少评价。应该说,这是一个整体短板,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同数理化等课程比较而言,语文课可以量化的东西比较少,课堂上容易缺少可控可测的东西。就这些课而言也不例外。如语文课上学生的诵读,学生读得如何?少有老师去问,更缺失必要的评判,进而给予方法的指导,所以学生的诵读技巧很难得到提高。再如学习文言文,实词虚词一大堆,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得如何?是不是该有一个当堂的检测?这一点也少有人做。这样,学习只凭感觉,学生会不会,会了多少,老师处在一种混沌状态,而这种状态,与“堂堂清”的要求、“当堂达标”的要求相去甚远,既缺少定量与科学,也缺少反馈与促进。缺少反馈,学习才走了一半的路;缺少促进,学生失去了继续前行的动力,而没有反馈,就没有矫正,学习永远是“半拉子”工程,这“半拉子”工程还有什么质量可言呢!所以这一点特别令人担忧。 老师们可以参照这“五有”加“三忧”,对这些视频再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二、信息技术利用(张继平) “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讲究辅助、渗透、整合,适宜、适度、实效。下面,我以《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设计为例,谈一下信息技术的学科应用问题。 《我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