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在卵巢肿瘤腹水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目的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协同作用的过程,而调节机
体免疫状态的细胞因子水平与之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研究卵巢肿瘤患者
腹水中TNF-a及sTNFR-I水平与卵巢癌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腹水性质
鉴别的价值。同时从基因水平检测卵巢肿瘤组织中TNF.amRNA及
TNFR-I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组织
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腹水量、肿瘤大小等诸多临床病理因素
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及探索临
床治疗新途径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9例卵巢上皮性肿瘤、9例原发性腹膜癌、6例卵巢子
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腹水TNF.a及sTNFR-I水平。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
59例卵巢上皮性肿瘤、9例原发性腹膜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NF.amRNA及
TNFR-I
mRNA表达情况。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
理。
结果l、腹水TNF-41和sTNFR-I水平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
原发性腹膜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
皮性肿瘤、原发性腹膜癌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水TNF.-Ⅱ和sTNFR-I
水平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在恶性肿瘤组中,腹水TNF.口和sTNFR-I水平在临床分期Ⅲ~Ⅳ期明
显高于I~Ⅱ期者,P0.05;组织低分化的G3组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的Gl、
G2组,P0.05;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腹水量
大于1000ml者显著高于腹水量小于等于1000m!者,P0.05。两者不同的
腹水细胞学检查结果无明显相关性。另外,腹水TNF-a和sTNFR-I水平
均与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丕堡垦型盔兰堡圭里壅生堡茎 ±墨塑蔓
数0.829。
质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的敏感性分别为79.6%、87.8%,特异性分别为
84.2%、78.9%。
5、组织TNF.口mRNA在卵巢恶性肿瘤、原发性腹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
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P0.05。组织TNFR-ImRNA在卵
巢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原发性腹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卵巢良性
肿瘤,P0.05。
6、在恶性肿瘤患者组织中,TNF-∞tmRNA和TNFR-ImRNA的表达阳性
率,临床分期Ⅲ~Ⅳ期组较临床分期I~H期组,低分化组较高分化组,
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有升高
的趋势;各病理组织类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不同的是,随
卵巢恶性肿瘤体积的增大TNFR.ImRNA表达阳性率升高,P0.05;而
TNF-o,mRNA表达阳性率与恶性肿瘤体积大小无关,P0.05。
7、卵巢肿瘤患者组织TNF-ff.mRNA与TNFR-ImRNA的阳性表达呈正相
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O.652。
8、腹水TNF-ct与组织TNF.ct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相
关系数0.434。腹水sTNFR-I与组织TNFR-ImR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
P0.05。
结论1、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腹水TNF-ff,
水平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卵巢恶性上
皮性肿瘤和原发性腹膜癌组织表达TNF.amRNA水平高于良性和交界性
卵巢上皮性肿瘤。
2、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腹水TNF-41水平升高及TNF-otmRNA在卵巢
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表达的增强与肿瘤的恶性行为包括临床分期、组织分
化程度、淋巴转移、腹水量及腹水细胞阳性结果有关。
3、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糖尿病综合管理统的开发与应用.pdf
- 系统性硬化症的传基础.pdf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临床意义探讨.pdf
- 紫外线治疗前后屑病患者皮损中vegf与cd<,106>的表达.pdf
- 系统性红斑狼疮表、角膜知觉改变和面部皮肤知觉改变以及其相关性研究.pdf
- 紫杉醇脂质体与托泊苷对骨肉瘤细胞株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pdf
- 红酒预防冠心病系统评价.pdf
- 纤维蛋白凝胶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pdf
- 纤维连接蛋白诱的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杀瘤活性的实验研究.pdf
- 纤维细胞生长因-1和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pdf
- 肾移植术后bk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pdf
- 肾癌组织中tβⅰ、ⅱ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pdf
- 胃泌素和表皮生因子体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实验研究.pdf
- 胃癌sp1及vgf表达与其临床生物行为关系的研究.pdf
- 胃癌患者血液中节性t细胞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pdf
- 胃癌组织中ptn、cx43及sk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pdf
- 胃癌组织中ptn、mmp-9、vegf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pdf
- 胃癌第16组淋结微转移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pdf
- 胃癌组织tse多态性与5-fu体外药敏关系研究.pdf
- 胃癌组织中血管成拟态的初步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