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难治性抑郁症心社会因素与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
难治性抑郁症心理社会因素与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 中文摘要
难治性抑郁症心理社会因素与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
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内分泌紊乱和细胞免疫调节功能障碍在难治性抑郁症发病中的相关机制。观
察抗抑郁药物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30例。被试者
完成一般情况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
汀治疗6周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细胞因子IL.2、IL.6、TNF—a的浓度。
软件完成数据统计。
结果:(1)难治性抑郁症组EPQ内外向因子分显著低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和正
常对照组,神经质因子分显著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负性事件总分、
社交及其他问题因子分显著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客
观支持分显著低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2)难治性抑郁症高应激、低社
会支持、共病焦虑、重度抑郁组血清皮质醇、IL.6、TNF.0【均显著高于非难治性抑郁
症组,低应激、社会支持、无焦虑共病、轻中度抑郁组血清皮质醇、IL-6、TNF-a浓
度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无显著差异。(3)难治性抑郁症组和非难治性抑郁症组治疗后
血清细胞因子IL一6、TNF.Q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难治性抑郁症组治疗前后皮质醇、
IL.6、TNF.0【浓度均显著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4)难治性抑郁症组病程较长,治
疗前后HAMD总分、HAMA总分及因子分显著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对抗抑郁药
治疗反应差。(5)皮质醇、IL.2浓度与负性事件总分呈正相关,IL.6浓度与负性事件
总分、HAMD总分、认识障碍因子分、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呈正相关,
TNF.0【浓度与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呈正相关,HAMD总分与负性事件总
分、EPQ精神质因子分、神经质因子分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因子
分、客观支持因子分、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呈负相关,I-lAMA总分与EPQ神经质因子、
难治性抑郁症心理社会因素与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 中文摘要
负性事件总分呈正相关,与EPQ内外向因子分、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因子分
呈负相关。(6)多因素分析结果:负性事件是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血清皮质醇、IL一2、
IL.6浓度升高的危险因素,抑郁和焦虑分别是其血清IL.6、TNF一0【浓度升高的危险因
素,负性事件和低社会支持是抑郁的危险因素,EPQ神经质因子是焦虑的危险因素。
结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体验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低下,是难
治性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应激、社会支持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影响难治性
抑郁症的严重程度、疗效和预后。抑郁与焦虑共病影响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免疫调节
功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瑚)A)功能异常和细胞免疫调节紊乱可能参与难治性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帕罗西汀治疗通过影响细胞免疫,重建HPA轴负反馈抑制,发
挥抗抑郁作用。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 生活事件 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 细胞因子
皮质醇 免疫调节
作 者:万好
指导老师:吴爱勤教授
II
A
Correlative
ofthe
Study Factorsand
Psychosocial the
of
Serum
Changes Levelsin
CytokinesTreatmen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血浆尾加素ⅱ水与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pdf
- 血浆溶血磷脂酸平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关系的研究.pdf
- 血清sicam1、svcam-1浓度和白细胞计数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pdf
- 血清s-cd15监测术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pdf
- 血清总胆红素、蛋白a及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pdf
- 血清标志物和蛋质谱联合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pdf
- 血清淀粉样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pdf
- 血清基质金属蛋酶-9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pdf
- 血清游离脂肪酸谢及成分变化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pdf
- 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s100b蛋白水平早期评价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意义.pdf
- 雄激素对实验性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视神经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作用.pdf
- 雌、孕激素对子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中mmp-2、timp-2及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pdf
- 雌激素对nf1irna肿瘤细胞模型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pdf
- 雌激素对大鼠急高眼压模型中小胶质细胞的影响.pdf
- 雌激素对去卵巢ae大鼠icam-1、ifn-γ及bbb影响的研究.pdf
- 雷帕霉素脂质体眼液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pdf
- 青岛市城区支气哮喘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pdf
- 青少年躯体形式碍的依恋关系与防御方式的研究.pdf
- 青少年近视与眼节参数改变的相关性研究.pdf
- 青年乳腺癌临床物学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