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经心理学损害: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我加工效应的异常.pdf
2014 年 第 59 卷 第 13 期: 1223 ~ 1229 《中国科学》杂志社
论 文 SCIENCE CHINA PRESS
神经心理学损害: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我加工效应的
异常
①† ①† ① ① ② ③ ④ ①④⑤*
刘珊珊 , 马辛 , 尹梦雅 , 朱虹 , 赵永厚 , BARNABY Nelson , 刘嘉 , 贾竑晓
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北京 100088;
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神志病医院, 哈尔滨 150036;
③ Orygen Youth Health Research Centre, Centre for Youth Mental Health,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Melbourne, VIC 3052, Australia;
④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⑤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精神分裂症研究所, 北京 100088
† 同等贡献
* 联系人, E-mail: jhxlj@
2013-07-09 收稿, 2013-09-05 接受, 2014-04-11 网络版发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基金(1102013501)资助
摘要 现有的文献证据显示, 神经心理学损害已被确立为抑郁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但 关键词
关于抑郁症患者具体的神经心理学损害尚未总结出公认的模型. 本研究采用自我面孔识别 重性抑郁障碍
(self-face recognition, SFR)这一经典的神经心理学范式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我是否受 神经心理学
损. 本实验招募了 18 例抑郁症患者和20 例健康被试进行SFR 测试. 实验中采用面孔合成技 认知功能
自我面孔识别
术测量了与控制组被试相比, 抑郁症患者在不同面孔识别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面孔识别加工
自我加工
偏向性大小.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被试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1,36) = 7.388, P = 0.01). 随后的
自我异常
独立样本 t 检验进一步揭示了抑郁症患者在自我-名人和自我- 陌生人任务上分别表现出来的
自我偏向(t = 2.636, P = 0.012)和自我识别偏向(t = 2.190, P = 0.035)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抑郁症
患者存在自我加工和自我识别加工的损害, 表明抑郁症个体确实存在自我异常水平. 以上调
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抑郁症的病因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神经心理学损害, 包括认知 不少研究揭示了相对于未抑郁的个体, 抑郁症
功能障碍(特别是执行功能、注意力、言语和非言语 患者或焦躁不安的个体存在认知偏向(如对自我或负
学习与记忆)是抑郁症的基本特征. 在过去的几十年, 性刺激的过度关注)[1,6,7]. 当遇到负性事件时, 抑郁
许多研究调查了患者在抑郁发作期间所表现出的神 症个体更容易悲观厌世或自我责备[6,7]. 另外值得注
经心理学损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1~5]. 然而, 不同研 意的是, Northoff[8]总结了3 个关于抑郁症自我异常的
究所采用的方法学( 比如临床状态、样本特征、神经 特征性标志: 自我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