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管理促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对策.pdfVIP

8a管理促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对策.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a管理促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对策.pdf

抓管理,促培训 一一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对策 贵阳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处 周静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超高速发展,特别在经历了2003年汽车市场的“井喷”后, 作为汽车“后市场”的汽车维修业逐步显示出巨大的市场空间。4S、3S店迅速崛起, 快修连锁呼之欲出,汽车维修业正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脱胎换骨,面貌一新。然而随 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新技术的不断运用,人员素质却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发 展的一个“瓶颈”。最突出的体现就是维修质量、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近年来一 些新闻媒体多次曝光维修行业的不良行为,诸如虚报维修项目,使用假冒伪劣配件, 以换代修,维修质量较差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维修技工职业素养较低, 一方面是职业道德薄弱,另一面是职业技能落后。因此为了尽快提高服务质量、维 修质量,保证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快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素质。行业 管理部门对此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一、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维修企业约33万家,汽车保有量约2300万辆,,从 业人员约260万。虽然从数量上看,目前260万从业人员基本满足2300万辆汽车的维 修需求,但是维修质量的要求却难以满足。据2002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汽车维 修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文化基础差,技术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线维修工人。 首先是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初中、高中、专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38.5%、 企业持证工人中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30.4%、43.1%、26.6%, 一、二类企业中尚有22.496的从业人员不具备任何技术等级证,三类企业从业人员 技术等级的比例就更低。三是技术素质偏低,具有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仅占20% (日本4096,美国80%),技师、高级技师只占技工人数的8%,其中年龄55岁以上者 占37.5%,且绝大多数知识结构老化,特别对当今广泛运用于汽车制造中的机电综 合技术消化理解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维修新技术。四是培训意识较差。受过系统专 业知识学习的人员比例仅占17.8%,占企业总量约79%、从业人占总量约60%的三类 企业,由于其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工、普通初中毕业生、转岗择业人员,仅有2596 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75%的人员未经过任何培训。 2、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 一是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比例低,有技术职称的占53.35%,没有技术职称的占 46.65%;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中初级、中级、高级所占比 例分别为46.7%、40.2、13.1%,且高级职称中55岁以上者占23.3%;三是民营维修 企业技术职称缺乏正常认证渠道,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四是职业道德素质低,由 于历史原因,作坊式小、散、弱的维修企业还普遍存在,行业诚信服务机制还没有 建立,部分经营者短期行为严重,缺乏行业操守。 综上所述,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从而导致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低,服 务质量低,维修质量低。 二、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l、行业管理力度不够,上岗培训滞后。 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目前实行“持证上岗”和关键岗位培训制度,这基本上 是一种事后培训制度。由于工人自身文化水平,企业观念、培训时间、教材、师资 和教学设备等原因,致使培训效果与培训目标相差甚远,形成了有岗位资格而无岗 位能力的新问题。同时,行业管理部门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手段,督促从业人员进行 上岗培训,放松了对企业用工的管理,培训工作缺乏连续性、计划性,系统性。主 要表现在: ①人员培训报名以企业报名为主,企业一方面不愿耽误生产,另一方面又不得 不派人参加学习。于是每次培训只派一两人参加,或者参加了因生产上有需要又随 时回厂。有的企业甚至为了应付检查只报名,然后以生产忙为由,拒不派入学习。 这一来,每个班次原本计划培i/nlA.、九十人,到实际培训时仅有四、五十人,培训 量大打折扣。时间一长,原本应该培训的工人还没培训又跳槽了,对于新来的工人 企业认为人员不稳定,也不愿安排学习,造成培训周期延长,培训量增长缓慢,计 划实现的全员持证上岗目标一拖再拖。 ②上岗培训原本是上岗前的基本培训,针对的主要是对象应该是预备从事维修 工作的工人,但事实上我们所培训的都是已经从事这项工作的维修技工。这些维修 技工入行的时间有早有晚,工作年限有长有短,个人素质有高有低,使老师在上课 时对培训对象的水平没有一个确切的把握,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