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食品发酵资料.ppt
2)发酵后期噬菌体污染 发酵感染噬菌体,不管采用哪种挽救方法,其结果多数是不理想的,应该积极采用综合治理措施。 1.加热煮沸后才能放罐,对染料液,检测样和滤渣进行消毒 2.改用抗噬菌体或其他形状菌株 3.生产设备要进行彻底清理检查和灭菌,加强生产环境中的噬菌体的清理和消毒 对整个发酵过程的危害极大。 严重干扰生产菌的生长繁殖。 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 。 影响相对较小 。 不同生产阶段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种子培养期染菌 发酵后期染菌 发酵前期染菌 发酵中期染菌 回 将导致染菌范围不断扩大,使生产蒙受重大损失。 使发酵大面积染菌。 一般不具延续性,使单个(批)发酵罐发酵失败。 染菌几率较大。 不同染菌原因对发酵的影响 种子带菌 设备渗漏 空气带菌 培养基或设备 灭菌不彻底 回 染菌程度越严重,即在发酵罐内的杂菌数量就多,对发酵的危害也就越大。但当生产菌在发酵过程已有大量的繁殖,并已在发酵液中占优势,如果污染极少量的杂菌,此时对发酵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不同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 回 2.发酵异常现象及染菌原因分析 溶解氧和CO2的异常变化 1 PH过高或过低 2 泡沫异常 3 代谢异常 4 溶解氧的异常变化 当杂菌是好气性微生物时,溶解氧的变化是在较短时间内下降,直至接近于零,且在长时间内不能回升; 当杂菌是非好气性微生物,而生产菌由于受污染而抑制生长,使耗氧量减少,溶解氧升高。 回 好气性发酵排出的气体中的CO2含量与糖代谢有关。对于特定的发酵过程,工艺确定后,排出的气体中的CO2 含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染菌后,培养基中糖的消耗发生变化 ,引起排气中CO2含量的异常变化,如杂菌污染时,糖耗加快, CO2含量含量增加,噬菌体污染后,糖耗减慢,CO2含量减少。因此,可根据CO2含量的异常变化判断染菌。 排气的CO2异常变化 还可以根据其他的一些异常现象,如菌体生长不良、PH值的异常变化、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异常增多、发酵液的颜色异常变化、代谢产物含量的异常下跌、发酵周期的异常拖长、发酵液的粘度异常增加等判断染菌。 其它异常现象 回 染菌的检查和判断 发酵过程是否染菌应以无菌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进行判断。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如何及早发现杂菌的污染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是避免染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因此,生产上要求能准确、快速的检查出杂菌的污染。目前常用于检查是否染菌的无菌试验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检查判断 目的意义 无菌试验方法 1、显微镜检查法(镜检法) 2、肉汤培养法 3、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4、双碟培养法 显微镜检查 优点:简便、快速,能及时检查出杂菌。 缺点:(1) 对固形物多的发酵液检查较困难; (2) 对含杂菌少的样品应多检查几个视野; (3) 由于菌体较小,又处于非同步状态,应注意区别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生产菌与杂菌, 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生产菌与杂菌,必要时可用革蓝氏 染色、芽孢染色等辅助方法鉴别。 染色、芽孢染色等辅助方法鉴别。 肉汤培养法 将待检样品接入无菌的肉汤培养基中,置于37℃和27℃恒温培养,观察颜色变化,并取样镜检,此法通常用于检查培养基和无菌空气是否带菌,也可以用于噬菌体检查,此时产生菌作为指示菌。 平板划线培养 先将已经灭菌的固体培养基倒入已灭菌的平皿中,然后置于培养箱培养,检查无菌后即可使用。检测事,将待检样品在平板上划线,分别置于37℃和27℃恒温培养24,以适应嗜中温和低温菌的生长。 双碟培养法 种子罐样品先取入肉汤培养基中,然后在无茵条件下在双碟培养基上面划线,剩下的肉汤培养物在恒温室(箱)内培养6小时后复划线一次,发酵罐培养液直接取入空白无菌试管中,于37℃下培养6小时后在双碟培养基上划线。24小时内的双碟定时在灯光下检查有无杂菌生长。24小时~48小时的双碟1天检查一次,以防生长缓慢的杂菌漏检。 发酵染菌的原因分析 1,从染菌的时间来分析 发酵早期染菌:种子带菌;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不彻底;设备或管道有死角;冷却装置严重穿漏;移接操作不当,移种操作不当,接种过程中染菌等等 中期染菌:连消系统的冷却装置是否渗漏;空气过滤器是否发生轻微磨损;发酵罐空消时是否存在局部未彻底灭菌;流加物料是否灭菌彻底。 后期染菌:发酵过程泡沫控制是否失误,气液分离器是否穿漏或有积垢等。 2.从染菌的类型来分析 耐热性芽抱杆菌:死角或灭菌不彻底 球菌、酵母:可能是从蒸汽的冷凝水或空气中带来的 浅绿色菌落(革兰氏阴性杆菌) :发酵罐的冷却管或夹套渗漏 霉菌:灭菌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 三、染菌幅度分析 染菌的原因有多种,对于实际情况如何分析呢? 1、单罐染菌 不是系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资料.ppt
- 企业文化培训课程讲义——卢杰资料.ppt
- 企业文化学第六章企业文化建设资料.ppt
- 第八章酶的固定化资料.ppt
- 第八章酶的工业化应用资料.ppt
- 第八章酶的最新进展资料.ppt
- 企业文化教案(33页)资料.ppt
- 第八章醇酚和醚资料.ppt
- 第八章醌类化合物资料.ppt
- 第八章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东财食品安全课件资料.ppt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