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雌激素受体pr30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雌激素相关受体,雌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受体抑制剂,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雌激素受体和抑郁症
中文摘要
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
临床意义的研究
摘 要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
病率有上升趋势。多年研究证实其发生与长期持续的雌激素
刺激有关,雌激素与传统的雌激素核受体巩结合,启动相
关基因的转录,发挥其生物学作用。但最近发现在阻断经典
的雌激素核受体E砭后仍然存在着快速的信号转导和基因激
活,由此推测阻断核受体巩并不能使雌激素受体封闭完全。
最新发现的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可通过更快的非基因组
细胞信号转录途径对雌激素发生反应。本实验通过检测正常
mRNA、
mRNA、EGFR
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PR30
mRNA和c.fosmRNA的基因表达情况;研究子宫内膜
ERa
mRNA、EGFR
癌中GPR30 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
期、肌层浸润、组织类型的关系;探讨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
和经典的雌激素受体巩介导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途径,从而
在基因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做较深入的研究,揭示II型
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并
监测其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
方法:
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和计划生育病房术前诊刮确诊为子
宫内膜癌的住院病人20例,取全切后的子宫内膜癌组织,
旁组织送病理回报为子宫内膜癌。同期在宫腔镜室选择因子
中文摘要
宫纵隔、子宫斜隔行宫腔镜诊疗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例,
旁组织病理回报为正常内膜。子宫内膜癌病人按照1988年
FIGO临床一手术学分期分别纳入标准。所有对象采集标本前
三个月均无激素类药物应用史,未进行过放疗或化疗,未合
并其他妇产科和内科疾病。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和子宫纵
隔、子宫斜隔的诊断标准参照乐杰等主编的第六版《妇产科
学》。
1.1取材:采用3点取材法,取子宫全切后的子宫内膜癌组
织和因纵隔、斜隔子宫行宫腔镜诊疗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每份各取3块,1×lcm大小,旁组织送病理。标本用DEPC
水漂洗干净去除血液,从活体取下的标本必须在20分钟内
放入液氮中,最终转运至.80℃冰箱保存。
1.2实验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技术
(RT-PCR)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
GPR30 mRNA和c.fosmRNA的
mRNA、ER口mRNA、EGFR
析,各项测定值以均数±标准差(i±s)表示,各因子的
数据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可以采用两组
间均数比较的两样本t检验或近似t检验。统计各子宫内膜
mRNA、
癌标本的FIGO分期、肌层浸润和组织类型与GPR30
EGFR
mRNA的关系并分别进行t检验,因子间进行直线相
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扩增到GPR30、
ERn
EGFR的预期目的基因片段,在正常子宫内膜中未扩
增到c.fos的目的片段;且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PR30、
±查塑墨
EGFR、c.fos的相对灰度IOD值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O.05)。
2癌组织肌层浸润大于等于1/2肌层的子宫内膜癌组织(7
例)中GPR30的相对灰度IOD值明显高于肌层浸润小于1/
2或没有侵犯肌层的组织(13例),且有统计学意义(PO.05);
且有统计学意义(PO.05);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包括子
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1例)
组织中GPR30的相对灰度IOD值不但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
织,而且高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国发现携带插序列is1203变种的志贺毒素2基因的大肠杆菌o157:h7.pdf
- 手外伤患者急性情感抑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pdf
- 我国间日疟原虫内期新型候选抗原编码基因pvstp1胞外段特点分析.pdf
- 我国海洋渔业捕能力管理——现行实践、局限性及改进方向.pdf
- 扇贝多肽对&l;'60>coγ-射线辐射损伤小鼠胸腺淋巴细胞的保护机制研究.pdf
- 我国海洋水产可续发展战略研究.pdf
- 扶正固本法治疗毒症急性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pdf
- 托吡酯对癫痫患酸碱平衡和肾小管功能影响的前瞻性研究.pdf
- 手术治疗特发性斑前膜的疗效评价.pdf
- 抑制socs1合ok432刺激对树突状细胞抗肝癌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pdf
- 新生儿败血症中粒细胞cd11b、cd64的表达和血清sicam-1、se-选择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pdf
- 新生大鼠缺氧缺性脑损伤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pdf
- 新辅助化疗对宫癌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影响及疗效分析.pdf
- 新辅助化疗下高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评价.pdf
- 旋毛虫43kd抗原基因重组质粒pet30a(+)-ts43的构建与表达.pdf
- 旋毛虫抗原在唾抗体检测中的研究.pdf
- 旋毛虫nbl的外培养及虫体可溶性抗原的分析.pdf
- 早产儿局灶性脑质损伤的磁共振演变及adc值的测定.pdf
- 早产儿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相关dna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pdf
- 早发肝癌、胃癌肺癌临床实验指标的变化物点及其与15个str位点的关联.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