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章 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
第九章 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 概述 气液反应过程指一个反应物在气相,另一个在液相,气相反应物需进入液相才能反应;或两个反应物都在气相,但需进入液相与液相的催化剂接触才能反应。 与化学吸收过程极为相似。 4 液相中的产物C透过液膜扩散到气液界面; 5 产物C由气液界面扩散到气相主体。 基本理论:双膜理论 与物理吸收的差别在于在液相主体和液膜中存在化学反应,反应速率的快慢直接影响了吸收的速率。 反应历程亦为连串过程,反应速率决定了控制步骤的所在。 气液反应动力学 第十章 反应器的热稳定性与参数灵敏性 连续流动反应器一般按定常态设计,但反应器的操作并不总是稳定的。流量、浓度、温度等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 本章讨论一旦某些操作参数发生变化,反应器是否还能在接近设计条件下操作;这些参数的变化,是否影响了反应器的安全运行。 全混流反应器的热稳定性 由于全混流反应器参数均一,计算简单,以此为例讨论反应器的热稳定性。 一级不可逆放热反应: 只有两条曲线的交点才满足方程。(即左侧右侧相等) 两条曲线交于N、P、M三点。 分别讨论: M点:产热速率和移热速率都低 P点:产热速率和移热速率中等 N点:产热速率和移热速率都高 稳定性问题: 体系受到扰动后自行恢复的能力。 如果一个操作点在受到扰动后能自行恢复,称为稳定操作点。否则称为不稳定操作点。 N点:当某一随机因素使温度升高到TE,此时,移热速率大于产热速率,温度将下降;若温度降低至TD,此时,产热速率大于移热速率,温度将上升,最后稳定在TN。因此,N点是稳定操作点。 同理,M点也是稳定操作点。 而P点正相反,温度升高时,产热速率大于移热速率,温度下降时,移热速率大于产热速率,受到扰动时,温度或者上升到N点,或者下降到M点,因此,P点不是稳定操作点。 从数学上看,NM和P点的区别为: 进料温度与反应器操作温度的关系 进料温度在TA与TD之间,存在两个稳定操作点。 液相: 积分上式,得: 可以据此计算反应时间。 式中的各参数由经验方程计算。 连续流动鼓泡塔计算 上式的关键是YA与-rA的关系。是气相组成,而反应发生在液相中。因此涉及到传递现象,并且和液相的流型相关联。 鼓泡塔中流型复杂,存在不同的区域,如安定区和湍动区。 填料塔式反应器计算 反应器特点: 液体沿填料表面向下流动,持液量小;气液接触界面近似等于填料表面积;气液传质过程可以按双膜理论计算。 适用于瞬间反应及快反应过程。 塔径计算: 取0.6-0.8倍液泛速度为空塔操作气速u,V为体积流量。 填料层高度计算 取塔内微元高度dl对气相作物料衡算: H F,YA出 F,YA进 L,XA进 L,XA出 dl 快反应及瞬间反应cAL=0,微元体内的相接触面积近似为填料面积: σ为填料比表面。 气相中的A分压用比摩尔分率表示: 代入前式可得: kGA,kLA有经验公式可算。 气相视为平推流操作。 由于视cAL=0,与液相流型无关。 反应级数体现在?中。 因为是快速反应,传质阻力主要存在于气膜之中。 填料高度的最直接影响因素为摩尔流量、总压、填料比表面及出入口浓度差。 与物理吸收的差别仅在于?。如果?=1,相当于用大量的液体吸收气相中的A。 鼓泡塔式反应器的计算 液相是连续相,气相是分散相。 鼓泡塔反应器的操作分两种,连续与半连续。 所谓半连续是指液体一次加入,达到反应要求后一次排出,而气相连续通过。 假定: 气相流动为平推流,气体分压随高度呈线性变化。 液相在塔内为理想混合,物性参数不变。 取反应器内任意横截面对气相进行物料衡算: 输入-输出=反应 鼓泡塔反应器适用于慢反应过程,全部反应发生在液相主体。 l dl YA出 F,YA入 前述结果变换可得: 可以据此计算反应时间。 式中的各参数由经验方程计算。 连续流动鼓泡塔计算 上式的关键是YA与-rA的关系。是气相组成,而反应发生在液相中。因此涉及到传递现象,并且和液相的流型相关联。 鼓泡塔中流型复杂,存在不同的区域,如安定区和湍动区。 可以用来推算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要补充或移走的热量。 * 2010-10-11(6-7-6202) 气液反应的步骤: 气液相反应--反应物和产物至少有一个存在于液相中,其中典型的是气体的反应吸收。 更具有普遍意义:A(g)+B(l)=C(g) 其宏观反应历程为: 1 A从气相主体向气液界面扩散; 2 A在气液界面处溶解于液相; 3 溶解于液相的A向液相内部扩散,在扩散的同时与液相中的B发生反应; 物理吸收过程的双膜理论模型 气液两相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存在滞留膜,组份通过在滞留膜中稳定的分子扩散进行传质,传质阻力完全存在于滞留膜中。 根据双膜理论的物理模型,可以写出: 因此可以写成: 扩散物A在液膜中的化学反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