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鼻甲骨距离影像学影像学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鼻甲骨距离影像学影像学论文.doc

中鼻甲骨距离影像学影像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作者在读研究生期间),临床诊断为慢性鼻窦炎病人并经CT确认的844例资料,从冠状位中挑选以2mm层厚保存的CT扫描资料90例病人,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8~72岁。对照组30例非鼻窦炎病人为突发性耳聋20例,慢性中耳乳突炎1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5~65岁。 1.2CT扫描条件 CT机为SEIMENSSOMATOMPLUS_S型。病人取仰卧头过伸位,以听-眦线为基线,扫描平面与硬腭垂直,以2mm层厚连续薄层扫描,范围由鼻前棘至蝶窦后缘。窗宽为400Hu,窗位40Hu,电流210mA,电压120kV。未采用增强扫描。 1.3测量方法 参照Ummat等[4]和Medina等[5]的方法进行观察测量。测量器材为EIMENSSOMATOMPLUS_S型CT工作站上的电脑尺(准确度0.1mm)。观察钩突与中鼻甲的最短骨性距离。测量指标多数在第10~20层之间即距前鼻棘约20~40mm之间。鼻前棘至蝶窦后缘大约7cm左右,以2mm为一层进行扫描,每个病人约含30~40幅CT图像,钩突平均长为14~20mm,大约第10层面开始出现至20层面消失。显示钩突与中鼻甲骨性标志各个层面上分别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可得10~20个数据,取最小值作为钩突与中鼻甲的最短骨性距离。 1.4鼻窦炎分型 根据CT资料把侵犯上额窦、前组筛窦及额窦的定为前组鼻窦炎,同时侵犯后组筛窦及蝶窦的为全组鼻窦炎。把90例慢性鼻窦炎分为前组鼻窦炎和全组鼻窦炎两组。其中前组鼻窦炎33例,全组鼻窦炎57例。 2结果 钩突与中鼻甲的最短骨性距离测量数据见表1,2;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之间,中鼻道骨性宽度的差异及全组鼻窦炎组与前组鼻窦炎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鼻窦炎和非鼻窦炎病人测量值(略)表2前组鼻窦炎与全组鼻窦炎的测量值(略) 3讨论 事实上,钩突和中鼻甲的解剖变异,例如钩突内倾、外翻、气化、高度改变,或者中鼻甲气化、曲线反常,都会影响中鼻道宽度,后者也可以以钩突与中鼻甲之间的距离来进行量化描述。国内外学者对钩突及中鼻甲的研究大多采用直观描述的方法[6]。中鼻道的宽度,也就是钩突与中鼻甲的骨性距离测量;郎军添等[7]曾经报道,他的测量方法是在第10层,即大约钩突刚开始出现的层面,距前鼻棘约20mm,沿钩突内上端作一水平线,测量该线上钩突尖端至中鼻甲外侧面的距离。结果发现鼻窦炎与非鼻窦炎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郎军添等测量的是固定层面上钩突与中鼻甲之间的距离,不一定为最短距离。本研究试图测量钩突与中鼻甲之间的最短距离。因此,作者设计了测量方法,测量冠状位CT片上的多个层面,一般为10~20层,距前鼻棘20~40mm,可得10~20数据,取最小值作为钩突与中鼻甲之间的最短骨性距离。作者发现,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比较,中鼻道的骨性宽度差异无显著性。而且在鼻窦炎病人中,全组鼻窦炎与前组鼻窦炎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说明中鼻道的骨性宽度与慢性鼻窦炎有无、以及程度的轻重无相关。 骨性宽度与钩突和中鼻甲的解剖变异有直接的关系。钩突位于泪骨、筛骨、额骨、上颌骨的交界处,其比邻关系十分复杂。钩突的头端向上附着方式有三种:(1)向上连接筛板;(2)向内附着中鼻甲;(3)向外附着于纸样板。廖建春等[2]报道鼻窦炎患者中附着于纸样板的钩突比例明显偏高,而非鼻窦炎中三种类型大致相同。此外,钩突的高度(筛漏斗的长度)钩突的角度(钩突的长轴与鼻腔外侧壁的夹角)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中有明显差异。中鼻道的骨性宽度和钩突的高度以及钩突的角度有相关性。中鼻甲附着于鼻腔外侧壁,位于上下鼻甲之间,平均长为39mm,宽为11mm。其游离缘弯曲,中鼻甲的形状改变主要有气化和曲线反常。中鼻甲曲线反常是指中鼻甲后部与前部相近,出现过度外扩现象,造成中鼻甲堵塞中鼻道,从而容易发生慢性鼻窦炎。中鼻甲气化是中鼻甲最常见的解剖变异,通常多数被后筛气化,气化中鼻甲和曲线反常都可以影响中鼻道的宽度,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引流。以此推测,钩突与中鼻甲之间最短的骨性距离,也就是骨性中鼻道的宽度可能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相关。 本研究并未证实该理论上的推测,说明在慢性鼻窦炎病人中,中鼻道的骨性狭窄可能并不存在,可能以软组织肿胀挤压引起的狭窄为主,从这个意义上讲鼻内镜手术治疗时并不一定需要切除某些骨性结构,例如钩突。传统的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手术,部分切除中鼻甲不可缺少。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时,切除钩突是第一步,中鼻甲在大多情况下可以保留。随着对慢性鼻窦炎病人中鼻道骨性狭窄是否存在有了进一

文档评论(0)

wdhtm3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