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精要.ppt
碳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 简介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个有机化合物,可看作碳酸的二甲基酯。 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和甲氧基等官能团,具有多种反应性能,在生产中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污染少、容易运输等特点。由于碳酸二甲酯毒性较小,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合成方法 1.光气法 1.1光气甲醇法???? 是最早的DMC合成方法,反应分 两步进行,氯甲酸甲酯为中间物。 工艺投资高、工艺流程长 原料剧毒,产品含氯,且副产大量HCl 一般只有生产光气的企业就近生产DMC,且须采取周密安全措施 1.2醇钠法: 甲醇钠与光气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 可以避免副产具有强腐蚀性又不易回收的 HCl 仍要使用剧毒的光气,总收率低,产生的废液不易处理 2.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以CH3、CO、O2为原料,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此工艺原料毒性小,来源方便,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产品质量高,是最有前途的方法。分为液相法、气相法和常压非均相法。 2.1液相法 液相工艺以意大利埃尼公司为代表,典型工艺包括甲醇氧化羰基化、DMC 与甲醇的分离。该技术以氧化亚铜为催化剂,甲醇既是反应物也是溶剂,在淤浆反应器中反应,反应温度100 ~ 130℃ 、压力2. 0 ~ 3. 0 MPa,甲醇、氧气和氯化亚铜反应生成甲氧基氯化亚铜,再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 DMC) ,其反应式如下: 根据使用的催化剂分类 a、氯化亚铜催化(实现了工业化) 2CuCl+2CH3OH+1/2 →2Cu(OCH3)Cl+H2O 2Cu(OCH3)Cl+CO→CH3OCOOCH3+2CuCl b、钯催化体系法 缺点:钯盐价格昂贵。 c、硒催化体系法 反应在带有搅拌器的釜式反应器中进行。硒催 化体系的主要优点是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反 应条件比较温和,但硒有剧毒。 2.2气相法 由于液相氧化羰基化法存在设备腐蚀、催化剂易失活等缺点,1986 年美国 Dow 化学公司开发了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法技术,其化学原理与液相法相同,该技术采用浸渍过甲氧基酮/吡啶络合物的活性炭做催化剂,并加入 KCl 等助催化剂,含甲醇、CO和 O2的气态物流在通过装填该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时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条件为温度 100 ~150 ℃ ,压力 2. 0 MPa,气相法避免了液相法的催化剂对设备的腐蚀,具有催化剂易再生等优点,而且由于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在大型装置上采用该技术比其它羰基化法有一定的优势。 2.3常压非均相法 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在开发羰基化合成草酸及草酸二甲酯基础上,利用长期培育的 CO 偶联技术,通过改进催化剂开发出此项碳酸二甲酯生产技术。该技术以煤气化制得的 CO 和甲醇为原料,采用固定床催化剂低压一步法气相反应制得碳酸二甲酯,所用的催化剂为活性炭吸附 PdCl2/ CuCl 的固体催化剂,反应温度 110 ~130 ℃,压力 0. 2 ~0. 5 MPa。工艺流程包括合成、分离精制、亚硝酸甲酯( MN) 制备等工序,反应分两步进行,其反应式为: 3、酯交换法 酯交换法是以环氧乙(丙)烷、CO2和甲醇为原料合成 DMC,反应分为2步进行:第一步环氧乙(丙)烷与CO2反应 合成碳酸乙(丙)烯酯,第二步碳酸乙(丙)烯酯再与过量 甲醇反应生成DMC和副产物乙(丙)二醇。 该法于1992年由美国德士古公司工业化,目前我国国内 均采用该方法生产DMC。碳酸乙烯酯与甲醇合成DMC的热力 学计算表明,主反应为吸热反应,副反应为放热反应,高温 对主反应有利,低温对副反应有利。 3.1 碳酸乙烯酯与甲醇的酯交换法 环氧乙烷( EO) 在过程中是一种载体,同时转化为乙二醇( EG) 甲醇与 CO2合成碳酸二甲酯在热力学上是不能直接进行的,是以环氧乙烷( EO) 为耦合剂。 酯交换的催化剂是Ⅳ族均相催化剂负载在含叔胺及季铵官能团的树脂上的硅酸盐等。 该工艺避免了环氧乙烷( EO) 水解生成乙二醇( EG) ,而且碳酸二甲酯的收率较高,可以实现甲醇高选择性地联产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 EG) ,目前已应用于工业生产,但是投资大,并且碳酸二甲酯的成本受环氧乙烷和乙二醇价格的影响。 Something Developed Bayer专利报道——铊化合物做催化剂和 Texaco专利报道——锆、钛与锡的可溶盐或其络合物做催化剂。 国内原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也进行了该法研究,反应物通过加压、减压和精馏分离出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甲醇可以回收回系统再进行反应,已经进行过中试。 3.2 碳酸丙烯酯与甲醇的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