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生命价值评估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动态模型 未来时期t’死亡率的降低与当期消费之间的边际替代率 2、动态模型 三、存在多种风险的边际支付意愿 收入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外生收入I,其大小与外生风险相关 工资收入M(ρ)与工作风险大小有关 表示总收入 三、存在多种风险的边际支付意愿 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期望效用函数为: 外生风险的边际支付意愿 令 外生风险的边际支付意愿 工作风险的边际支付意愿 第四节 意外死亡的赔偿 一、生命价值与死亡赔偿标准的关系 二、我国死亡赔偿金设定标准 一、生命价值与死亡赔偿标准的关系 第一,生命价值关注的是风险,而不是生命和死亡的价值。 第二,生命价值并不涉及特定人的确定的生与死的问题。 第三,生命价值评估的另外一个特征是通过观察人们“事前”的选择而确定其价值。 二、我国死亡赔偿金设定标准 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对于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规定为:“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我国死亡赔偿金设定标准 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第二十九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一、内涵工资法 “劳动工资因业务有难易、有污洁、有尊卑而不相同。例如,大多数地方,就整年计算,缝工的所得较织工为少,这是因为缝工的工作较为容易。织工的所得较铁匠为少,这是因为织工的工作清洁得多。铁匠虽是一种技工,但十二小时工作所得,往往不及一个普通煤矿工八小时工作所得,这是因为铁匠的工作,不像煤矿工那么污秽危险,而且他是在地面上日光下工作” 一、内涵工资法 (一)补偿性工资差异(compensating wage differential) (二)内涵工资法基本理论 1.劳动供给方面 2.劳动需求方面 3.工人与企业的相互作用 (三)生命价值的经验估计 (一)补偿性工资差异 O D1 S1 D2 S2 ω0 O Qx Qy ω0 工作X 工作Y ω ω 图5-1 工作供给与需求比较 E1 E2 (一)补偿性工资差异 ω O D1 S1 D2 S2 ω0 O Qx Qy ω0 工作X 工作Y(较高风险) ω S’2 S’1 ω‘‘ ω‘ ω‘‘ 图5-2 工作条件改变条件下的供给与需求均衡 补偿性工资差异 1.劳动供给方面 期望效用函数如下: ·B ·A 图5-3 效用函数曲线 1.劳动供给方面 B A 图5-4 不同工人的无差异曲线 1.劳动供给方面 图5-5 不同工人的期望效用曲线 2.劳动需求方面 等利润曲线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利润水平下,工作风险和工资水平的所有组合。 · N · M 图5-6 企业的一组等利润曲线 R0 R ω ω1 ω2 ω3 利润0 利润=0 利润0 2.劳动需求方面 D C · · 图5-7不同企业的等利润曲线 R0 R ω 3.工人与企业的相互作用 ● B ● A Y X ● S 图5-8 工人与企业的相互作用 R ω 3.工人与企业的相互作用 ● B A ● Y X ● S 图5-9 提供曲线 R(π) ω πA ωB πB ω(π) ωA 3.工人与企业的相互作用 (三)生命价值的经验估计 表5- 不同研究成果的生命价值 百万2000年美元 作者/年代 平均风险 平均工资水平 隐含生命价值 史密斯(1974) 0.000125 29,029 9.2 泰勒和罗森(1975) 0.001 34,663 1.0 维斯库斯(1979) 0.0001 31,842 5.3 布朗(1980) 0.002 49,019 1.9 奥尔森(1981) 0.0001 36,151 6.7 维斯库斯(1981) 0.0001 22,618 8.3 阿诺德和尼克尔斯(1983) 0.001 1.3 迪林厄姆(1985) 0.00014 26.731 3.2-6.8 摩尔和维斯库斯(1988) 0.00006 31.092 9.7 摩尔和维斯库斯(1990) 0.0001 24.611 20.8 柏格和加布里埃尔(1991) 0.000097 48.029 10.9 李(1995) 0.00011- 0.00013 29.587 8.1-16.8 多曼和哈格斯特洛姆(1998) 0.000123- 0.0001639 32.243 8.7-20.3 1、个人偏好与时段选择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运用的偏好理论都是单期选择理论,即效用为当期消费的函数,当时间确定时,时间t的单期效用(si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