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课件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阳医学院内科教研室血液科 概 述 概念 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一)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二大类。 急性白血病(AL):AL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及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几月。 慢性白血病(CL): CL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的阶段,多为较成熟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病情发展缓慢,自然病程数年。 分 类 (二)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分类 1、AL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2、CL分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和少见类型的白血病如:毛细胞白血病(HC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 发病情况 我国白血病年发病率约2.76/10万。 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1位。 我国AL比CL多见(约5.5:1)。其中AML最多(1.62 /10万),其次ALL (0.69/10万),CML (0.36/10万)、CLL少见(0.05/10万)。 成人以AML多,儿童以ALL多。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81:1) CML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升高。CLL在50岁以后发病才明显增多。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生物因素 主要是病毒和免疫功能异常。 ①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可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所致。 ②部分免疫功能异常者白血病危险度会增加 。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化学因素 1、多年接触苯以及含有苯的有机溶剂与白血病发生有关。早年制鞋工人较正常人的发病率高2-3倍。 2、药物:氯霉素、保泰松 乙双吗啉(乙亚胺的衍生物) 烷化剂和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 化学物质所致的白血病以AML为多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五)其他血液病 某些血液病最终可能发展为白血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行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急性白血病 定 义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 分 类 光镜下形态的观察+组化对细胞识别的能力有限, 少数病例也难以准确分型, 因此需采用单抗及染色体分析, 有助于白血病分型, 为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意义。如 t (15、17)染色体异常约见于90%以上M3,故为M3特有的异常。急淋t(8、14)易位,预后差。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急,起病形式多样。 一、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表现: (一)发热和感染 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部位:以咽峡炎、口腔炎最多见,肺部感染、肛周炎和肛周脓肿也常见。 机制:NC减少和功能缺陷;免疫缺陷;皮肤黏膜屏障破坏;院内感染。 临床表现 (二)出血 发生率 67%~75%; 死亡率38%~44%。 部位:皮肤、阴道、鼻腔、口腔、眼底、颅内。 机制:(1)血小板减少是最重要原因;(2)血管壁损伤;(3)凝血障碍:M3型最易致DIC;(4)抗凝物质增多。 临床表现 (三)贫血 症状: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昏和气促 机理: 1)白血病抑制;(2)无效红细胞生成;(3)溶血;(4)失血;(5) 抗代谢药物应用。 粒细胞肉瘤(绿色瘤chloroma):由于骨膜受累,可在眼眶、肋骨及其他扁平骨的骨面形成,其中以眼眶部位最常见,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WBC大多增多,10×109/L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少数1.0 ×109/L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或)幼稚细胞,但白细胞不增多型病人的外周血很难找到原始细胞。 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可找到幼红细胞。约50%的病人血小板低于60×109/L,晚期血小板往往极度减少。 二、髓象: 是诊断主要依据,必做。多数病例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以原始细胞为主,原始细胞或原、幼细胞占NEC≥20%。 其它如M2b以异常中性中幼粒为主,30%,M3为异常早幼粒为主30%(NEC),M6为原红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