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发展和故事.pptVIP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的发展和故事

一、结绳和刻木    原始社会,人们经历了很长一段没有文字的时代。当时最主要的是把绳子打成各式结,用结的大小、多少和位置,表示不同含义。还用刻木记事,木板上的每个符号,都代表一件事情。缺口深浅表示事件重大与较小;如果又发生了新事情,就再加刻上去。除此还用数禾杆、数包谷米,或在树皮、兽骨、石头刻点等记事。    石器时代以后的青铜器时代,人们主要用青铜做生产工具和兵器。著名的司母戊鼎就是商王祭祀他的母亲戊用的一个四只脚的大方鼎。那时候,铸造几百公斤重的青铜器并不稀奇,但也不容易。因此青铜器的所有者往往会刻上自己的名字。有些青铜器是作为纪念用的,奴隶主贵族就把铸造的时间和原因等,也铸刻在上面。后来有些需要长期保存的文件,也索性铸造在上面。这就是“铭文”,又叫“金文”。铭文最初不过一、二个字,后来越来越长。最长的是西周晚期的毛公鼎,将近五百字。大量的铭文,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方面的很多情况,对于我们了解奴隶社会,揭露奴隶社会的罪恶,很有帮助。 由于青铜器铭文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它也能起到书籍的作用,不过青铜器也不是正规的书。  四、玉片和石片的书    古代另外两种书籍:一种是玉片和石片的书,一种是石头的书。那时候,有些人认为山东泰山最高。于是,帝王就到泰山区祭祀天地,叫“封禅”。帝王封禅后,常常在大石头上刻上一些记叙功德一类的文字。《管子》曾记载,春秋初期,齐国的管仲在泰山看到七十二种封禅石刻,他只认识其中的十二种,可见我国很早就有石刻文字,并且有这方面的记载。 石头书   五、竹木的书    我国最早的正规的书,是用竹子木头做的,而且在历史上流行了很长时间。    竹子木头都是最常见的东西,人们很早就拿他们做各种用具了。古代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于是,人们就把他们削成狭长的小片,在上面写字著书。竹子做的叫 “竹简”;木头做的叫 “木简”,也叫“版牍”。竹简和木简上的字都是用毛笔写的,写错了就要用刀削去重写。所以,历来删改文章都叫做“删削”。   最长的简有三尺,最短的只有五寸。三尺长的是专门写法律用的,因此,古代也把法律称为“三尺法”。还有一种三面起棱的简,可以竖着放在桌子上,是专门用来做儿童的识字课本的。 简册 简牍 版牍 韦编 丝编    用丝织品写的书,一般称“帛书”。因为丝织品还有素、缯、缣等名称,所以又叫“素书”、“缯书”或“缣书”。帛书的出现,在书籍发展史上可说是一个进步。在丝织品上写了字,可以依照篇幅的长短剪裁,然后折叠或卷起来。于是出现了一卷一卷的书,卷也就成了计算书籍数量的单位。湖南长沙的马王堆墓挖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就有彩绘帛画,尤其少见和重要的是一大批帛书。 七、书籍材料上的一个大革命    纸,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有了纸,书籍才能大量出版,科学文化事业才能迅速向前发展。我国是首先发明造纸的国家,从此,人们有了专门写书、印书的材料,竹木书和帛书逐步为纸书代替。    我们现在用的纸是怎么来的?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写了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研究字原的专著——《说文解字》。这部书解释“纸”字说:“纸,絮一沾也。”絮是丝绵,沾是竹席子一类的东西。我国制造丝绵,就是把蚕茧煮过后放在竹席子上,然后连同竹席子浸在水里,把丝绵漂洗打烂。丝绵取下以后,席子上就会留下薄薄的一层纤维,剥下来晒干,就成了一张丝绵纸。这就是最原始的纸。 蔡伦造纸    1957年5月,陕西省西安市郊灞桥砖瓦厂工地的一座古墓中,发掘出一些米黄色的古纸,叫做“灞桥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灞桥纸质地粗糙,不宜书写。东汉宦官蔡伦,看到当时纸张质量不高,大家写字不方便。于是总结了前人的造纸经验,把树皮、麻头、麻布和破鱼网等东西切碎捣烂,还可能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就制成纸。蔡伦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适宜书写。而且他用的材料价格便宜,来源广泛,可以大量生产。105年,蔡伦把这事报告给汉和帝,得到了和帝的赞扬。从此,全国各地都开始用这个方法造纸。    蔡伦虽然不是纸的发明者,但是改进了造纸方法,提高纸的质量,为以后印刷书籍提供了合适的材料。 八、写本书的黄金时代 纸发明以后,人们可以用纸大量抄写书籍,写本书很快出现,并逐步取代了竹木简和帛书。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学术范围越来越大,社会上也出现了大量专门代人抄书的人。同时,书铺也出现了。 甘肃敦煌东南有座鸣沙山,因佛像和山洞很多,又叫“千佛洞”。1900年,有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在修理洞窟的时

文档评论(0)

cjl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