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的再生营造与体验化开发.pdf
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9月,第39卷第5期,Sep.,2009,V01.39,No.5
ofNorthwest andSocialSciences
毫》 Journal University(PhilosophyEdition)
r JNWU
【经济研究】
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的再生营造与体验化开发
孙明泉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通过采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对聚落环境、街巷风貌、民居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保存
较好的古村镇这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探讨,认为古村镇不仅具有旅游观光的审美价值,更
有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和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价值。各地古村镇旅游开发中不同
程度地存在着盲目开发、过度开发、产品单调、项目同构、商业味过浓、忽视村民生活感受、忽视游客
体验需求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古村镇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表明:原生态型开发、次生态
型开发、博物馆式开发和文化移植型开发等开发形态各有所长,政府主导型、项目公司型、经营权出
让型、村民自发型等开发模式也各有不足,后续跟进的古村镇开发应因地制宜地选择自己的开发模
式,注重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注重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科学合理的再生营造,注重游客的体验需
求和休闲需求增长,独具特色地进行体验化、休闲化综合开发,充分满足旅游者的观光、休闲和体验
需求,从而获得古村镇历史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双赢。
关键词:古村镇;资源开发;再生营造;体验化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09)05-0060-06
近年来古村镇旅游方兴未艾,并成为当代都市
一、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的认知有待深化
人节假日休闲的重要选择。但由于各地的经济基础
不同,区位条件不一,开发模式有别,各地古村镇旅 一般认为,形态各异的古村镇是不可多得的观
游开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盲目开发、过度开发、产 光旅游资源。但笔者认为,古村镇的价值远不只是
品单调、项目同构、商业味过浓、忽视村民生活感受、 观光旅游,这首先涉及如何进一步认知古村镇历史
忽视游客体验需求等问题。同时,在村民、村集体组 文化资源的综合价值。
织、地方政府以及旅游开发企业间也产生了多种形 古村镇,并没有严格的学术界定,它只是公众和
式的理念冲突和利益冲突,严重影响了古村镇历史 媒体约定俗成的称谓。古村镇虽说仍属“村镇”范
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和可持续开发。近年来,笔 畴,也许至今依然是行政区划中的自然村或建制镇,
者先后实地考察了皖南宏村、苏南周庄、浙南苍坡 但它特指那些形成于历史年代,聚落环境、街巷风
村、湘北张谷英村、晋中后沟村、豫南临沣寨、冀中于 貌、民居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依旧保存较好的
家村等一批古村镇的旅游开发现状,在此基础上,探 村庄和集镇。以此观之,那些虽建成于历史年代,虽
讨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的再生、活用与体验化、休闲 有少量古代建筑,但传统的聚落环境、街巷风貌已荡
化开发。 然无存,或建筑格局、传统氛围遭受了严重破坏的村
镇不在其列,那些街巷民居貌似古朴,但事实上是当
代人复古仿建、迁址重建,或根据文学作品商业化建
收稿日期:2008—11-19;修回日期:2009-02.15
作者简介:孙明泉,男,安徽利辛人,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从事休闲经济研究。
60
万方数据
设的所谓古镇(如位于绍兴市柯桥的“鲁镇”是根据 自己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特色。古村
鲁迅作品构建的)也不是本文的关注对象。 镇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