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了解新型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
(广播稿)
自今年年初至今,埃博拉疫症在西非肆虐,8月8日,世卫宣布这场疫症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呼吁各国积极协助受影响的地区。面对这种新型急性传染病,我们全体师生要增加对它的了解与认识。
埃博拉出血热(又称:埃博拉病)为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人类及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急性出血性传染性疾病,病死率高达50%至90%。
人类史上第一宗埃博拉出血热的确诊个案,于1976年8月26日出现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当时的扎伊尔)北部蒙加拉省的一个名为“Yambuku”的小村庄。首个病例的患者曾到埃博拉河接近中非共和国的边沿地带旅行,最后不幸死亡。当地教会医院及接触者数百人均发生了同样病症,该次疫情死亡率达到了88%。专家以埃博拉河为依据,将这一类新型病毒命名为“埃博拉病毒”。另一次在同一年发生的苏丹流行则造成了284宗感染个案,共151人丧生。之后,该病常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造成间歇性的流行。
一、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
1、病原体: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是埃博拉病毒,为一种丝状病毒,生物安全等级和天花病毒同为最危险第四级,已被世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病毒之一。该病毒对紫外线、消毒剂均敏感,紫外线2分钟灭活,100度高温5分钟、60度要60分钟能灭活。
症状:典型症状与体征包括,突然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咽喉痛。随后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及肝脏功能受损,此时病人常内出血与外出血,死亡几率颇高。
二、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染性特点是什么?
传染源:果蝠被认为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果蝠,带病动物的血液或体液,被感染者或其尸体的血液、器官、分泌物,被感染者体液污染的环境均为传染源。男性患者在治愈后两个月内,仍可能经性行为的精液传播此病。
潜伏期:为2-21天,潜伏期内没有传染性,出现症状时就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关于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与模式,科学界目前只是一知半解,专家目前认为,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体液传播是传播途径。非洲当地的丧葬礼仪会触摸遗体,若是患者遗体刚会传播病毒,故很多医生愿意选择将死者火化。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诊治该病的医务人员为高危易感。
三、如何防治埃博拉出血热?
诊断与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测才可确认。严重病人需要强化的支持性治疗,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部分病人适当医治后可康复。
预防:目前尚无获准用的埃博拉疫苗或药物。避免与病源接触为预防此病的最佳方法。
隔离受感染的猿猴或猪。
妥善处理带有病毒的尸体,建议火化。
彻底煮熟动物制品(血和肉)。
勤洗手
在近距离接触患者及其体液样本时,需穿着如连身型防护衣等高规格个人防护装备。化验样本亦需小心处理及放置,不应直接接触。
加强国际检疫,不去疫情爆发地旅游等。
凡发烧等疾病,及时去正规医院诊治。
患者会在2天至3周内出现发烧、肌肉疼痛、头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病征。病情会进一步恶化为肝脏和肾脏功能衰竭,到了此阶段,病人通常会出现体内、外出血的现象,死亡的几率也颇高。
患者多因接触了带病动物的血液或体液而感染病毒。目前尚未有足够证据显示此病能经空气微粒传播。 果蝠被认为是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在不受影响的状况下将病毒传开。人类透过直接接触果蝠或中间宿主(即受感染的其他野生动物)而染病;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则是因直接接触到被感染者或其尸体之血液、器官、分泌物,或是间接地接触到被感染者体液污染的环境而染病。其中,男性患者在治愈后两个月内,仍可能经性行为透过精液散播此病。
避免与病源接触为预防此病的最佳方法。隔离已知受感染的猿猴或猪、妥善处理带有病毒的尸体,及彻底煮熟肉类为必要措施。另外,在近距离接触患者及其体液样本时,亦需穿着如连身型防护衣等高规格个人防护装备及勤加洗手。有关化验样本亦需小心处理及放置,不应直接接触。
目前尚未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口服补液治疗或静脉注射等舒缓性疗法为主,旨在保持病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维持其血压及氧气状况、补充其失血和凝血因子、降低并发性感染的机会等。埃博拉出血热可造成高达50-90%的死亡率。
此病首次出现于苏丹及刚果共和国,并常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造成间歇性的流行。不过,由于潜伏期短及致死速度快,病毒的传染性不高。从1976年首度出现至2013年,世卫组织一共公布了1,716宗个案。最近的一次爆发为正影响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尼日利亚的2014年西非疫症。截至2014年?8月26日,已有3,069宗怀疑个案被上报,共1,552宗死亡个案被证实。各方正致力研发针对性疫苗,但暂未有任何结果。
病征
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病征与普通感冒相似。这包括肌肉酸痛、腹部及关节疼痛、发烧和头痛。腹泻、呕吐及食欲不振亦为常见病征。 相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