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喷砂粒度对米陶瓷与普通陶瓷金瓷结合强度影响的对比研究
中文摘要
不同喷砂粒度对纳米陶瓷与普通陶瓷金瓷结合强度
影响的对比研究
摘 要
目的:通过剪切强度实验对纳米陶瓷、普通陶瓷与金属
结合强度的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探讨不同
喷砂粒度处理金属表面对纳米陶瓷和普通陶瓷金瓷结合强
度的影响,比较纳米陶瓷与普通陶瓷金瓷结合强度的差异。
为纳米陶瓷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试件制备:选取标准蜡线56根,常规包埋,用镍铬
合金铸造金属棒。将金属棒随机分为10组。A_E组为普通
陶瓷组,A.-Ef组为纳米陶瓷组。普通陶瓷组中A、c、E组
各6个,B、D组各5个。将金属棒常规表面磨平,在320~
角度为45。,距离1cm,每个喷砂时问为1min,使金属棒
表面呈均匀的粗化面。用高压蒸汽冲洗金属棒30s,再放入
属表面微观结构。采用精密车床加工制作成形器控制瓷盘厚
度为1.8mm,附着长度为4mm。取各组5个金属棒,将瓷涂
于距末端5mm处,用成形器制作棒盘试件,常规烧结,用
于剪切实验。将各组试件编号后测量金属棒直径和瓷的附着
长度并记录。A、C、E组共剩余3个金属棒,将瓷涂于金属
棒末端的轴面,用于SEM观察。AL-EI纳米陶瓷组制作方法
中文摘要
l司上。
2剪切试验:材料力学测试机对50个用于剪切试验的
棒盘试件平行于界面加力,加载速度为O.5m州min,记录瓷
从金属表面剥落、破裂的最大破坏载荷。按下面公式计算每
个试件的结合强度值:P_F/兀DL,公式中:P:金瓷结合强
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3 SEM观察A、C、E、A’、C’、E’组瓷与金属结合面
的微观情况。
4肉眼和SEM观察各组剪切试验后瓷脱落的金属表面
微观结构。
结果: j
1金属表面的电镜观察:A组:表面粗糙,有大量微孔。
C组:表面粗糙,沟嵴交错。E组:表面粗糙,沟嵴加深。
2根据剪切实验结果计算出各组的金瓷结合强度值(单
7.2
4.44±O.74,B组11±1.46,C组29.04
位:Ⅷa):A组1
8.46±
1.68,B’组21.64±1.06,C’组38.03±1.45,D’组38.33±1.56,
E’组1
8.82±1.66。对A—E普通陶瓷组结合强度值进行单因素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A与B,A与C,A与D,A与E,B
与C,B与D,B与E组的金瓷结合强度值差别有显著性(尸
O.O
1),C与D,C与E,D与E的金瓷结合强度值差别无
统计学意义(尸O.05),样本均数比较显示C、D、E组结合
强度值较A、B组大。对At—E’纳米陶瓷组结合强度值进行单
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A’与B’,AI与C’,A’与D’,B’与
中文摘要
C’,B’与D’,B’与E’,C’与E’,D’与E’之间的结合强度值差
别有显著性(尸O.O1),A’与E’,C’与D’之间的结合强度值
差别无显著性(尸O.05),样本均数比较显示:C’组、D’组
结合强度值较其它组大。T-test检验结果显示:相同喷砂粒
度处理,不同瓷粉的金瓷结合强度值有差别。10“m,70um,
130肛m,190“m喷砂处理组,纳米陶瓷的金瓷结合强度值显
著高于普通陶瓷的金瓷结合强度值(尸O.01),‘250“m喷砂
处理组,普通陶瓷的金瓷结合强度值高于纳米陶瓷的金瓷结
1)。
合强度值(PO.O
3金瓷结合面的电镜观察:A组:结合面较圆滑,可见
微小气泡和裂隙。C组:结合面以突起形式相互嵌合,紧密
接触,无气泡,无裂隙。E组:瓷突入金属中呈锚状嵌合,
紧密接触,+无气泡,无裂隙。At组:结合面较圆滑,未见嵌
合现象,可见微小气泡和裂隙。C’组:结合面以突起形式相
互嵌合,紧密接触,无气泡,无裂隙。E’组:瓷与金属呈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