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子设计导论化学ppt.ppt
* Materials Studio 应用实例 来源于创腾科技有限公司:/newweb/News_View.asp?NewsID=79CType=alCataID=0 MOFs--一种新型的储氢材料 韩国InsilicoTech公司的研究人员使用Accelrys公司的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平台研究了一系列金属有机化合物(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的储氢机制和应用。从他们的研究可以知道:储氢的机制源于一种“协同作用”:金属位点与氢结合的作用会通过金属骨架传递、扩大到整个化合物;金属骨架的互相渗透作用可能会提高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储氢能量---这些结果表明金属有机化合物为一种有前途的储氢材料. ?????????? ?一种MOF: Zn4O(BDC)3?????? ???MOF吸氢后H2的分布??? [1] T. B. Lee et al., Catalyst Today, (2006), doi:10.1016/j.cattod.2006.09.030.[2] D. Kim et al.,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420, 256-260 (2006)[3] D. H. Jung et al., Solid State Phenomena, in press.[4] D. H. Jung et al.,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10, 22987(2006). 能源材料- 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模拟设计 吉林大学的研究人员为提高储能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针对LiCoO2和LiMn2O4材料的电子结构展开研究,运用第一性原理程序CASTEP计算并探索了化学价歧化及Jahn-Teller畸变对电子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对Mg, Al掺杂的LiCoO2材料的第一原理计算结果与电子能量损失谱测试结果相符,该课题组的研究人员还籍由电子结构的变化给出了异价Mg掺杂的电荷补偿机制。 [1] X. G. Xu, C. Li, J. X. Li, U. Kolb, F. Wu, G. Chen, J. of Phys. Chem. B 107, 11648 (2003).[2] G. Chen, C. Li, X. Xu, J. Li and U. Kolb, Appl. Phys. Lett. 83, 1142 (2003).[3] Xiaoguang Xu, Xing Meng, Chunzhong Wang, Feng Wu, Gang Chen, J of Phys. Chem. B 108, 1165 (2004).[4] Y. J. Wei, X. G. Xu, C. Z. Wang, C. Li, F. Wu, G. Chen, Appl. Phys. Lett. 83, 1791 (2003). 聚合物燃料电池 质子膜交换燃料电池中,关键问题在于质子是如何在膜内进行传输的。芬兰Helsinki大学的科学家,使用Accelrys公司的分子模拟软件对聚合物PEO磺酸类燃料电池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燃料电池中各物种的扩散速率和迁移数,并找到了各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通过调整各物种相对浓度使燃料电池性能达到最优。 [1] J. Ennari -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Helsinki, 2000, ISBN 951-45-9140-2.[2] J. Ennari, J. Hamara, and F. Sundholm, Vibrational spectra as experimental probes for models of ion conducting polyether systems Polymer, 1997, 38, 3733. 环境材料降硫催化剂的开发及机理研究 环境保护已逐渐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问题。由含硫化合物引起的酸雨是环保工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柴油中硫含量高就会导致颗粒物排放的增加,同时硫化物还会导致发动机系统的腐蚀和磨损,所以如何有效降低成品油中的硫含量是摆在石油科学研究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中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室的研究人员,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程序DMol3对降硫催化剂和降硫助剂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并着重讨论了钒在FCC降硫过程中的作用。该课题主要研究了沉积金属钒及其氧化物与硫化物的化学吸附作用,并提出影响硫化物裂化反应的金属种类和形态,考察验证反应历程,以促进降硫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沉积钒的氧化数有助于提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