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财政政策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 财 政 政 策 引例: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由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政策体系。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 现代意义的财政政策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 财政政策的目标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财政政策目标经历了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 1940年代中期,英美等国把凯恩斯主义奉为制定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 50年代末和60年代,西方国家把经济增长看成了主要目标,形成了以高增长为目标的财政政策,其结果却酿成了7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的“滞胀”现象。 滞胀出现后,各西方国家纷纷改弦更张,以多元目标代替单一目标。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指某些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的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      发挥作用            二、财政政策效应(及其偏差问题) 1、怎样评价财政政策效应         政策作用的结果     政策的有效性=  2、财政政策效应偏差问题       实际效应与预期效应背离  财政政策实施时间过程:出台 完善  成熟  蜕化 根据以上公式,就可以求得简单的财政政策乘数: 1、税收乘数:税收(税率、税收收入)的变动对GNP的影响程度。求式4对T的导数,即可求得税收乘数: 2、购买性支出乘数:购买性支出的变动对GNP的影响程度。求4式对G的导数,即可求得购买性支出乘数: 3、平衡预算乘数:税收与购买支出同时等量变动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对GNP的影响程度。 2014年我国施行的积极财政政策 2014年,要继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1.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调控能力。 2.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保持政府投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二是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严格控制新的一般性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开工,切实防范地方债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累积。三是切实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全面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领域,进一步提高民间资本在投资中的比重。四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动信息惠民工程建设,积极培育扶植信息、养老、健康等新型消费业态。五是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构筑社会保障网。六是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利息优惠政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支持产业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 3.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2014年,是新一轮财税改革的元年,要大力深化和推进财税改革,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演变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92年。 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呈现出有效供给不足的特征,资金需求一直有较大缺口,因此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更多着眼于影响总供给,并且以“松”为主的扩张性政策搭配出现更多。具体来看,从1979年到1980年,主要表现为两大政策“双松”配合;1981年是财政政策紧,而货币政策松;1982年到1984年,表现为两大政策“双松”配合;1985年则是两大政策“双紧”配合;1986年到1988年,仍表现为两大政策的“双松”配合;1989年到1991年,是两大政策的“双紧”配合;1992年到1993年上半年,再次出现“双松”配合。该阶段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政策协调的外部环境尚不完善,表现为政策作用的微观主体多是国有企业,并且通常运用行政性手段来完成政策实施。二是在长期短缺经济环境影响下,政府还缺乏市场经济调控机制应用的经验,表现在两大政策协调方面,一直以直接调控为主,很少用财政和金融中间变量来间接影响经济主体,而且“同松同紧”情况居多,没有更多的多元化政策搭配,这也造成了政策协调的效果不佳,“一放就乱,一抓就死”成为常态。 第二阶段是从1993年到1996年。 该阶段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开始迅速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微观经济主体的活跃程度也在提高。但与此同时,在有效供给不足的背景下,经济过热也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积累。从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