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6高中语文《咬文嚼字》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

2016-2016高中语文《咬文嚼字》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6高中语文《咬文嚼字》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

郭沫若改台词 材料 说明的道理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贾岛“推敲” 王若虚改《史记》 品味下面的话有什么区别? 1、给我一支枪。 2、给我一枪。 第一句话无生命危险,第二句可能会直接要了人的命。 在一次航海途中,有一船员在记录航海日志时,把船长没喝酒写成船长今天没喝酒。 1、船长没喝酒。 2、船长今天没喝酒。 第二句增加了状语“今天”后,就变成了船长只有今天没有喝酒,可见文字增减后,句子意味不同。 拓展阅读: 下面一段笑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有人开了一家旅店,服务员在登记时有一习惯,喜欢登记单位简称,结果有一天在安排住宿时闹了一场很大的误会。 第一位客人是上海吊丝厂的,第二位客人是开封搪瓷厂的,第三位客人是番阳皮革厂的,第四位客人是自贡纱厂的,第五位客人是三味书屋的。服务员在登记后,开始安排楼层房间,只听他高声喊道: 上吊的上一楼; 开搪(膛)的上二楼; 番(剥)皮的上三楼; 自纱(杀)的上四楼。 前四位客人一听,拉着五位客人向外就逃,第五位客人偏不跑。四人劝道:“没看见这是杀人的黑店吗?”第五位客人说:“跑什么跑,按他这个叫法,他该叫我三书(叔)呢。 某单位来了客人,决定以特色火锅招待。宾主团团围坐于一桌,主人见火锅里水开了,按照当地的说法叫“水滚了”,便举筷邀客说:“来来来,别客气!滚了就吃,吃了再滚。”客人一听,面面相觑。 火锅待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剥啄有声,打破岑寂,平添搅扰。 自掩自推,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冷寂无声。 朱光潜先生的观点: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文学的语言要描绘出想要表现的意境。 冷寂场合 热闹场合 郭沫若改台词 材料 说明的道理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贾岛“推敲” 王若虚改《史记》 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拓展: 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析:“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表示他们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第三环节: 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烟 联想 水汽 一川烟草 联想 朦胧愁绪 (化虚为实) 写愁的具体形象的其他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动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重量) “烟”与苏轼《惠山烹小龙团》 * 朱光潜 生活中的“别字”插曲 小王同意戒烟,他把保证书交给女朋友小李,可是小李没看完就气走了。原来信是这样写的:“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买烟了,决定开始借烟,一定借,借到底……” 某学生常写错别字,老是把“歇”写成“喝”,他有一篇日记这样写到:那天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点累了,就背着班长偷偷的喝了喝…… 2011年5月12日,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故宫“撼”事,令人遗憾,成为2011年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 生活中的错别字 (组图) 驰骋 厕 坐 赃 候 * 档 五一 * 52 百炼成字,千炼成句。 ——皮日休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贾岛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芹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古代文人的很多诗歌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来。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这在诗词上叫“炼字”,而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却把它叫做—“咬文嚼字”。 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跟着朱光潜先生一起去体会“咬文嚼字”的妙处。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笔名孟实、孟石。 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