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课件.ppt

如何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情景假设:君主专制过分强化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如何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哪些积极作用? * * 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废丞相 读史料:自秦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请问:为何“我朝罢相”? 明太祖时,为宰相,在位期间,擅自决定官员的升降,而且呈给皇帝的奏章要经过他的审查,凡对他不利的,一律不予上呈。 胡惟庸 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谋反”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被杀的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1)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2)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擅权。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2、措施: ①.1380年,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②.裁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2、措施 3、影响: ①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最不幸的人” 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 660件,共3 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2、措施 3、影响: ①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①明太祖 ②明成祖 ③明宣宗 二、内阁的创设 1、设立原因: 皇帝废宰相后,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2、形成及发展过程: 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内阁创立的标志】 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太监“批红”权。 ④明神宗 内阁首辅权威显赫,“虽无相名,实有相权”。 二、内阁的创设 票拟,大臣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批红:本来是皇帝职权,后由宦官掌握,导致宦官专权。 批红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O X(时期) 侍从顾问 参与机密事务,内阁制确立 票拟权 “部权尽归内阁”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内阁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会不会威胁皇权呢,内阁首辅是不是宰相呢?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授予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二、内阁的创设 结论: 内阁首辅≠宰相 内阁制≠宰相制 二、内阁的创设 1、设立原因 2、形成过程 3、内阁制与宰相制比较: 相同点: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宰相 内阁 性 质 职 权 权力来源 任免 对皇权影响 行政机构 内侍机构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有一定制约 无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制度赋予 地位巩固 皇帝个人信任 地位不稳 皇帝及众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个人意愿决定 宰相制VS内阁制 1、清初中枢机构的演变 (1)入关前 三、军机处的设立 (3)康熙时 (4)雍正时 (2)入关后 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设内阁 设南书房 (三足鼎立) 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达到顶峰 三、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中枢机构的演变 2、军机处 ①目的: 处理西北军务(直接目的)。 ③职能: 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④特点: 简、密、速 ⑤影响: 加强皇权(根本目的) ②人员组成: 皇帝亲信、临时性 合作探讨:请从军机处设置的动机、人员组成、职责以及结果来思考,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使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最终达到了顶峰? 1、从设置动机来看,是为了改变君权被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的局面,加强君权; 2、从人员组成来看,成员皆为皇帝亲信,听命于皇帝; 3、从职责来看,完全秉承皇帝的意旨; 4、从设立结果来看,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和南书房的三个机构的权力,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明 明成祖确立 制度 设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废除 制度 制度的创立 明宣宗后内阁有 权 清 君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