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攻击性驾驶行为交通事故的关系研究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 攻击性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攻击性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 李凤芝 导师 李昌吉 教授
在人一车一道路环境系统中,人是影响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随着
道路交通环境日益拥挤,驾驶者紧张和攻击性驾驶问题越来越突出。
攻击性驾驶行为是指有意图、有目的地对驾驶环境中他人进行身体、
心理或情感伤害的驾驶行为。如:有意追尾、堵截、骂人、鸣笛等,
这种伤害一般情况下较轻,不易引起人们的警惕,因而更加泛滥.在
美国每年平均至少有 1500人受伤或死于攻击性驾驶;30%-40%的人
承认曾经有过攻击性驾驶行为。美国道路安全部门的专家认为,攻击
性驾驶与酒后驾驶一样,己成为危害交通安全的一种重要因素。2002
年4月,发展中国家道路交通伤害和健康公平国际学术会议资料表明:
中国的交通伤害发生率和死亡率位居参会各国之首,,「。而攻击性驾驶
行为在中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探讨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心理、生理影
响因素以及与交通事故的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次与美国纽约布法罗州大学Hennessy博士合作,引进一套评
定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心理量表,结合中国的人文环境、道路情况和交
通管理模式等加以修订,并进行效度和信度验证,首次在国内开展攻
击性驾驶行为的系统研究,目的是探讨攻击性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的
关系,采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并结合血清翠酮、单胺氧化酶A
(MAOA)基因的检测和自主神经平衡功能测试,分析攻击性驾驶行为
的心理、生理影响因素,从攻击性驾驶角度出发,确定事故倾向性驾
驶员的心理、生理评价指标,为筛选交通事故高危人群,减少事故伤
中文摘要
亡提供科学方法。该研究共分四个部分。
1攻击性驾驶系列量表的效度和信度验证
为了克服量表在人种和文化上的偏倚,提高量表在国内的使用价
值,对译本进行修订和评价。采用随机整群方法,选择某市不同车型
的汽车驾驶员353人作为样本,对用于评价驾驶者行为的自测驾驶行
为 (包括攻击性驾驶和武断驾驶行为)、驾驶报复、驾驶暴力问卷,
以及反映驾驶者心理特征的驾驶愤怒、驾驶紧张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
度验证 (包括重测信度、同质性信度;内容效度、判别效度、预测效
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果发现:①攻击性驾驶行为系列量表
的内容符合情绪攻击理论,反映了攻击性驾驶者紧张、易怒的心理特
征与报复、攻击行为;OA型行为者的各量表得分高于 s型行为
(P0.01),能够辨别出不同性格类型驾驶员的攻击性大小,判别效度
良好:③驾驶员的攻击性驾驶测试得分与交通事故和违章扣分之间显
著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 0.134-0.289),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④
因子分析发现,各个量表的高载荷因子与量表的理论构建基本一致,
结构效度可行。⑤间隔两周的重测信度在0.84--0.93之间,测试结果
相当稳定;⑥各量表的Cronbachalpha在0.76--0.92之间,具有较好的
同质性。表明该套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能够用来
对攻击性驾驶行为进行研究。
2攻击性驾驶行为的人群分布和心理因素分析
为确定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心理综合评价指标,阐明心理、社会因
素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 1631
人的心理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自测驾驶行为 (XI),驾驶暴力
(X2).驾驶报复 (X3)彼此相关显著 (Pearson=0.41--0.51,P0.01),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攻击性驾驶行为。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三个变量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 攻击性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的共性,制订攻击性驾驶的综合评价指标 (驾驶攻击综合指数),主
成分方程为C=0.102X1+0.367X2+0.089X3-2.337;相关和多元线性
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驾驶愤怒、驾驶紧张、敌意/竞争、时间紧迫感等
ILI理因素与驾驶攻击综合指数显著相关 (P0.01),表明驾驶攻击综合
指数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攻击性驾驶行为及心理特征;人群分析发现,
年轻者、有烟酒嗜好者及高收入者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西HIV-1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评价.pdf
- 广西南宁市16例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瞻性队列研究.pdf
- 广西巴马居民SRT6、FOXO3A基因甲基化水平研究.pdf
- 广西平果县肺结主动发现策略实施效果研究.pdf
- 广西壮族自治区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pdf
- 广西扶绥乙型肝病毒Pre--S区变异与肝癌的关联分析及其参照序列的建立.pdf
- 广西柳州社区老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pdf
- 应用logisic回归研究生活方式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pdf
- 应用Influim模型对澳门流感大流行期间干预策略成效的情景分析研究.pdf
- 广西锰暴露工人康队列随访及全基因组外显子多态性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