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力荐】资深研究员谈优秀分析师养成记摘要.doc

【干货力荐】资深研究员谈优秀分析师养成记摘要.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干货力荐】资深研究员谈优秀分析师养成记摘要.doc

【干货力荐】资深研究员谈优秀分析师养成记?? 说实话,做分析师这个行业,从表面上看应该算是高富帅的行业。每一年毕完业,各个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如果有这样的一个offer摆在面前:研究所的工作,他可以过来做研究这个事情。我想十个里面会有八个会动心,这是客观的一个现实。但问题是这个行当是否想大家想的那么好呢?我想可能真的未必。为什么呢?首先,分析师这个行业是吃青春饭的行业。有人说你这说法不对,你看华尔街的很多分析师,四五十岁的有大把,人家都是经验足够丰富的,一直活跃在分析师的岗位上,但国内就很少见。我们不管干什么事情,跟他们相比,我们都能把人力资源压榨发挥到极致。一方面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负面的东西,比如大家同样生产袜子,我们就能把生产袜子的工厂变成血汗工厂。一个女工可以一天在流水线面前干12个小时,甚至14个小时,但是你到国外试试?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把几百年资本主义的历史翻出来看看,任何一个大的国家在走上升期的时候,都是对每一个人力资源的压榨几乎无一例外都处于极致的状态,你看有哪个国家不是这样的。至少今天的相对的发达的国家,都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我想我们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的现象,就是在任何一个行业,你想出头的话,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在分析师这个行业,我曾经有过不是很准确的总结:在这个行业,首先是没有笨的人。智商不够的、过不了水准线的,根本进不了这个行业。为什么?举个例子,去年xx证券招应届生,一共招6个人。收到超过1万封简历,,面对这一万封简历,研究所和人力资源部干一件事情,只看中国6所学校的:清华、北大、复旦、南大、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其他的学校一概不看,上海财经都没有。然后国外的,有很多人回来,只看常青藤的,这是第一道坎。一顿筛选,还剩一千多封简历,然后继续挑。你可以想像,能进研究所的,能做做研究和分析岗位的人,他会需要跨越怎样的门槛。 第二个,有足够的智商,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谓的知识储备,至少是你在学校念的经济金融的基础知识要相对比较扎实。有了扎实的基础,你来做这个事情,才不会那么吃力。够不够呢?远远不够。以卖方研究为例,这几年,由于外部的环境不是很好,导致出现了几个结果,其中一个就是很多券商在降薪裁员。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他的标准是什么呢?标准很简单,就看你工作的努力性和积极性。这是一个负向的激励,那有没有正向的激励呢?有的。还是以卖方研究为例,卖方研究它能够让你创造奇迹,所谓创造奇迹就是,可以用一年两年,快的话两年就够了,你的年收入可以过百万。还有哪个行业?有人说卖保险有可能,是有可能,卖保险有个百万圆桌会议,但是这个概率有多大,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是很困难的事情,隔行如隔山嘛。 但放眼望去,正儿八经的大家从事的其他的这些行业,或者说非销售类的。销售类的说实话,你完全猜测不出来明天会是什么样的。但剩下正儿八经的,你的薪酬能一步过百万的,有哪个行业?东看西看还真看不出来。大概也就是研究这个行业能创造这样的奇迹,而几乎每一年都有类似的奇迹在上演。一个很年轻的,刚才学校毕业的出来的人,看懂一个行业,做分析师。一年两年之后,他就成了新财富第一、二名的分析师了。新财富新财富第一、二名的分析师一年可以拿一百万,两百万,甚至三百万的收入。这个都是合法的,甚至是税后的收入,很正常。这一方面是足够的正向激励,另外一方面,你会发现,这个行当就没有笨的人。我的一个总结,在这个行业要能做出头,都需要拼命精神。 事实上,任何一个分析师行业,我觉得最基础的门槛,就是这两点。第一个就是要有可以的基础,这个基础既包括学历的基础,也包括知识积累的基础,还包括情商和智商方面的基础。这是一个硬门槛值。有了这个硬门槛值之后,所需要的就是勤奋到极致。这个勤奋远超你高考或考研所面对的勤奋或努力程度。勤奋之后够不够呢?还不够。因为这个行业严重过剩。 我去年闲来无事做了测算。就是一个主流的基金经理,把所有的报告看完,你知道需要花多少时间么?按照最高的成年人的阅读速度,他大概需要花掉五分之四年。也就是一年只有五分之一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去睡觉什么的,剩下的一分钟都别歇,就在那看报告,才看得完。这个事情告诉我们,整个行业是严重的产能过剩。那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就是一定要有特色。在一个过度竞争的行业里面,如果没有特色,你做分析师,哪怕你再勤奋,恐怕也是很难做的很高或者很好。 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点,第一超越门槛值,第二足够的勤奋,第三你要有天赋。为什么?差异化的东西和特色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谁不想做差异化的东西,但为什么你做不出来。在做出差异的时候,意味着你要去创造。而在任何一个环境里面,哪怕是在硅谷,创造都是稀缺性的资源。而且还需要是成功的创造,中间失败的创造不算。你做的很多的努力或者新的创造最后本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