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法测定食品中的丙烯酰胺.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荐使用仪器条件: 色谱柱:DB-5 石英毛细管柱( 30m × 0.25mm ×0.25μm) 色谱柱温度(程序升温):65℃(1min)→15℃/min→280℃(15min) 进样口温度:280℃ 离子源温度:230℃ 接口温度: 260℃ 电离方式:EI 源,电离能量:70eV 测定方式:选择离子监测(SIM), 选择监测离子(m/z):106、108、150、152; 载气: 高纯氦气(99.999%),流速1.0ml/min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进样量: 1μl 定性分析: 1.外标法 以添加的丙烯酰胺量为横坐标,以定量离子(m/z150)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其线性回归方程为:S=k*c+b(其中S为峰面积,k为斜率,c为浓度,b为截距) 求 出 当 S=0时c的绝对值,即为试样测定液中丙烯酰胺的浓度 式中: X—— 样品中丙烯酸胺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c —— 测定液中丙烯酞胺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pg/mL) V —— 测定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R —— 稀释倍数;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79Br和81Br的天然丰度比为1∶1,特征性很强。使得 m/z152、150、108与106均可作为SIM定量离子,根据测定 中干扰的不同,可分别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进行定量,同时 根据4个离子的丰度比进行定量。这样比单独依靠保留时 间定性的气相色谱分析可靠。 2.同位素内标法:13C标记的丙烯酰胺 试样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按式(2)计算(计算结果需将空白值扣除) 式中: ----------(2) 式中: X——试样中丙烯酰胺含量,单位为纳克每克(ng/g) R——丙烯酰胺和其同位素内标的相对校正因子 Asn ——实际样品丙烯酰胺衍生物的峰面积(峰高) Asl —— 实际测定时同位素内标的峰面积(峰高) msl—— 实际测定时同位素内标的量,单位为纳克(ng) m ——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 同位素内标法可消除操作条件变化引起的误差,测量较为准确,检出限可达到5ng/g。但是13C标记的丙烯酰胺价格昂贵且不易买到,限制了方法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蒋俊树,程静,卢业举,赵成仕. 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食品中丙烯酰胺研究[J]. 食品科学,2006,11:430-434. [2]廖燕芝,黄辉,杨代明,张继红. GC-MS测定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定量方法比较[J]. 食品与机械,2013,05:91-94. [3]杨斯超,张慧,汪俊涵,陈芳. 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量测定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J]. 色谱,2011,05:404-408. [4]仲维科,陈冬东,雍炜,刘志明,邱月明,唐英章.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油炸淀粉类食品中的丙烯酰胺[J]. 色谱,2005,03:312-314. [5]张根义. 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机理和风险分析[J].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04:91-99. [6]GBT 5009.204-2005 食品中丙烯酞胺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 [7]SNT 2096-2008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 同位素内标法 谢 谢 !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GC-MS法测定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 生物 危害 神经毒性 遗传毒性 致癌性 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其致癌性进行了评价,将丙烯酰胺列为2类致癌物(2A),即人类可能致癌物 丙烯酰胺 还原糖 游离天 冬酰胺 + → 美拉德反应 120℃ 目前国际上对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主要GC-MS法、LC-MS法为主,GC-MS 法检测限为5~10μg/kg,LC-MS法检测限为 20~50μg/kg。相对而言,GC-MS法灵敏度高、专一性好,但操作较烦琐;LC-MS法操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