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镀能力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镀能力研究

深镀能力的研究 摘要:结合电镀理论与本公司实际生产情况分析深镀能力的影响因素,指出了电镀设备、电镀液配方和电镀参数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我司电镀线的生产实际状况,分别研究电镀药水、纵横比对深镀能力的影响。实验表明,现有的生产设备、药水有能力生产纵横比达12:1的线路板;对于高纵横比板的通孔,图镀线的化学药水配方有较好的深镀能力,并提出了保证和改善深镀能力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电路板,深镀能力,图形电镀,电镀药水,纵横比 1.引言 现代印制电路板设计要求趋向于精细导线、高密度、多层次、大面积、细孔径、高纵横比发展。这就对电镀工艺技术特别是图形电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板面镀层均匀,厚度差小,还要保证金属化孔的高质量,使电路板具有优良的物理特性。金属化孔起着多层印制线路电气互连的作用。孔壁镀铜层质量是印制板质量的核心,要求镀层有合适的厚度、均匀性和延展性。对于高纵横比多层板,不仅要求镀层均匀性好,而且要求有高的分散性,即板面镀铜层厚度与孔中心镀铜层厚度差要小。 电镀线的深镀能力大小反映了公司一个重要的生产制程能力,这就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项目。目前电镀铜工艺流程为:沉铜→板镀→图形电镀。沉铜线镀孔铜厚一般为0.2~0.5μm,板镀线镀孔铜厚一般为5~8μm,图形电镀线镀孔铜厚一般大于20μm。因此我们主要研究图形电镀线的深镀能力。 2.深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从人、机、物、法、环和量等六大环节分析了图形电镀线深镀能力的影响因素,具体归纳如图1所示。 图1 影响深镀能力的因素分析鱼骨图 由图1可以看出,影响深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取决于机、物、法三方面,也即是镀铜缸的结构、铜缸药水和电镀参数等因素。 (1)镀铜缸结构的影响 铜缸的结构设计决定了电力线的宏观分布,而电流的分布情况又是影响深镀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因此,只有当镀铜缸的结构设计合理时,才能得到良好的深镀能力。 镀铜缸的结构设计包括:缸体的大小,阴、阳极之间的距离及面积比,挂架上的夹具分布、夹具的良好等,阴极移动的频率和振幅、震动、打气、循环过滤等各方面,如图2所示。 图2:铜缸示意图 图3:挂架示意图 阳极的高度应比阴极的挂架要短,以避免挂架下端高电流区镀层过厚,具体短多少要视槽深、阴阳极距离、挂架、搅拌方式等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为3~5inch。阳极的长度也应比阴极的挂架要短,以避免挂架两端高电流区镀层过厚。阴极的挂架、连接条、夹具固定良好牢固,以免挂架上的各夹具电流分布不均匀。针对此,本公司采用在阴极下端设置浮架、阳极上端设计挡板以及在挂板两端加设陪镀条、连接片的方法来保证电力线的均匀分布。 钛篮的数量一般可用经验公式:[槽宽(cm)-60(cm)]/17=N(钛篮数) 计算出。本公司图镀线上阳极前后各15个钛篮,均匀分布,每个钛篮的规格为:Ф2.5”×24”,两钛篮的中心距离约为12.6cm。 阴阳极面积比为1.5~2:1较为合适,阴阳极距离为8~12inch较好。 振动与摇摆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扩散层(diffusion layer)的厚度,赶走孔内的气泡,加速孔内镀液的补充与更新,提升电镀品质。本公司图镀线阴极振幅为30mm/s,运行20s停10s;摇摆频率为14次/min,摇摆幅度为55mm。 打气可以提高药水的快速交换,加速离子的补充,有利于孔内不断有新药液的补充,还可以帮助光剂发挥作用。 循环过滤可以净化溶液,除去杂质,并使溶液流动起来,起到搅拌的作用,从而降低浓差极化,提高分散能力。电镀槽要使用5um或更小的滤芯过滤,并且应保证每小时至少周转2次,循环速度越大越能降低扩散层的厚度,有利于提高深镀能力。本公司泵循环频率约为4.8次/小时。 (2)药水的影响 我公司图形电镀线采用罗门哈斯公司提供的酸性硫酸盐镀铜工艺,其药水成份主要包括CuSO4、H2SO4、Cl-和添加剂。 I. CuSO4、H2SO4浓度的影响: CuSO4是酸性镀铜工艺的主盐,是供给槽液铜离子的主要来源。提高CuSO4的浓度可以提高允许的电流密度,避免高电流区烧焦;但是,CuSO4浓度过高,会降低镀液的分散能力,且易析出CuSO4晶体。虽然CuSO4浓度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受光亮剂性质的影响,对于不同类型的光亮剂,CuSO4的允许含量有很大的差别[1]。 H2SO4有导电和溶解阳极的作用,其浓度对镀液的分散能力和镀层的机械性能均有影响。H2SO4的浓度若太低,镀液的分散能力下降,Cu+易水解生成铜粉;H2SO4的浓度若过高,虽然镀液的分散能力较好,但是,镀层的延展性会降低。 其合适浓度与CuSO4的浓度紧密相关。 现代深孔电镀理论认为,在酸性硫酸盐镀铜溶液体系中,板面与孔内镀层厚度落差(也称电位差EIR)是由以下公式决定的: EIR=iL2/2Kd (1) 其中,i为阴极电流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