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4章 金属的塑性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面心立方晶体的孪生变形 (a)孪晶面和孪生方向 (b)孪生变形时原子的移动 §14.4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 孪生要引起堆垛层错的改变. 孪晶形成的位错机制: 由肖克莱不全位错运动扫过相继的层面造成的均匀切变。 §14.4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 孪生与滑移的区别: 孪生 滑移 临界切应力 大 小 切变均匀性 均匀 不均匀 切变量 原子间距的非整数倍 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位的变化 改变 不变 抛光后浸蚀后 可见 不可见 发生难易程度 不易(低温、高速) 易 §14.4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 §14.4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14.4.2.1多晶体变形的特点 1.变形不均匀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竹节现象 (a)变形前 (b)变形后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 * 2.晶界的作用及晶粒大小的影响 多晶铝的几个晶粒各处的应变量。 垂直虚线是晶界,线上的数字为总变形量 §14.4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 14.4.2.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机制 1.晶粒的转动与移动 晶粒的转动 §14.4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 2.溶解——沉积机制 实质:一相晶体的原子迅速而飞跃式的转移到另一相的晶体中去。 保证两相有较大的相互溶解度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 (1)随着温度的变化或原有相晶体表面大小及曲率的变化,伴随有最大的溶解度改变。 (2)变形时,应具备足够高的温度条件。 §14.4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 3.非晶机构 非晶机构是指在一定的变形温度和速度条件下,多晶体中的原子非同步的连续的在应力场和热激活的作用下,发生定向迁移的过程。 §14.4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 §14.5 金属在塑性变形中的硬化 1. 单晶体的加工硬化 曲线斜率θ=dτ/d?称为加工硬化率 剪切力ττc 弹性阶段, 剪切力ττc 塑性变形阶段 塑性变形阶段的曲线分为: 易滑移阶段 线性硬化阶段 抛物线硬化阶段 * Ⅱ.线性硬化阶段—多系滑移 多系滑移→位错反应→位错塞积缠结→胞状亚结构 必须加大外加切应力→变形抗力↑→硬化率↑ Ⅰ.易滑移阶段—单系滑移 滑移线相互平行,一组滑移系开动,硬化率很小 Ⅲ.抛物线硬化阶段—交滑移 交滑移→异号位错抵消→位错密度↓→硬化率↓ §14.5金属在塑性变形中的硬化 * 2.多晶体金属加工硬化 对于多晶体,多系滑移,无易滑移阶段,加工硬化率比较高。 I: 小变形区域 II:强烈硬化塑性变形 区, III:织构形成区 IV:高变形区 I II III IV §14.5金属在塑性变形中的硬化 * §14.6 金属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与残余应力 1 金属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 均匀变形:物体同时在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从而也在长度方向上)变形均匀时。否则就是不均匀变形 均匀变形条件: (1) 受变形物体是等向性, (2) 物体内任意点处物理状态完全均匀, (3) 接触面上任意质点的绝对及相对压下量相同, (4) 变形是在没有外端(外区)的情况下进行, (5) 接触面上完全没有外摩擦,或没有由外摩擦所引起的阻力。 * 2 基本应力与附加应力 基本应力:金属塑性变形时由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应力,表示这种应力分布的图形叫做基本应力图。 附加应力:由于物体内各处的不均匀变形受到物体整体性的限制,引起在其间相互平衡的应力。 工作应力:处于应力状态的物体在变形时用各种方法实测出来的应力,其分布图为工作应力图。 当物体的变形绝对均匀时,基本应力图与工作应力图相同。当变形是不均匀分布时,工作应力等于基本应力与附加应力的代数和。 残余应力:当外力去除变形终止后,仍继续保留在变形物体内部的自相平衡的应力。 §14.6金属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与残余应力 * 3.残余应力 第一类内应力,又称宏观残余应力。其平衡范围为金属的整个体积,由金属板料(或零件)各个部分形变不均匀引起。这类残余应力所对应的畸变能不大,仅占总储存能的0.1%左右。 第二类内应力,又称微观残余应力。其平衡范围为几个晶粒或几个晶块,由这些晶粒或晶块形变不均匀引起的。 第三类内应力,又称点阵畸变。由于金属在塑性变形中生成的大量晶体缺陷(空位、位错、间隙原子等)引起的。形变金属中储存能的绝大部分(80-90%)消耗于形成点阵畸变。使形变金属结构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 §4.6 金属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与残余应力 §14.7 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断裂 1.脆性断裂 断面外观上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迹象,直接由弹性变形状态过渡到断裂,断裂面和拉伸轴接近正交,断口平齐。 ?2.韧性断裂 断裂前金属塑性变形较大,断口呈纤维状,灰暗无光。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