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对付风险的方法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对付风险的方法资料.ppt

第五章 对付风险的方法 第一节 避免风险 在风险识别和分析、风险衡量工作完成以后,若风险管理人员发现某些风险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大,或者一旦发生损失且损失的程度很严重时,可以采取主动放弃原先承担的风险或完全拒绝承担该种风险的行动方案,这就是避免风险。 案例: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建立的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因发生毒气泄漏事故造成2万人死亡,20万人中毒的惨剧。后来的调查发现,把生产剧毒化学品工厂建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本身就是个重大的决策错误。 又如,在城市规划中,避免将加油站、液化气站、化工厂建在人口稠密的市中心区域,不要在行洪区内建造大型工厂、房屋等,我国一直不在福建省内大量投资这原因就是要避免台海战争的风险。 避免风险的局限性 1)某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如地震、海啸、暴风等自然灾害对人类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2)风险的存在往往伴随着收益的可能,避免风险就意味着放弃收益。 3)避免某种风险的同时,很可能产生另一种风险。 第二节 损失管理 损失管理是指有意识地采取行动防止或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以及所造成的经济及社会损失。 损失管理的目标分为两种: (1)损前目标。旨在全面地消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尽量减少损失发生频率; (2)损后目标。旨在努力减轻损失的程度。 一、损失管理的理论 (一)海因里希的人为因素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损失管理应重视人为因素管理,即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向员工灌输安全意识,以杜绝容易导致事故的不安全行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海因里希(H.W.Heinrich)。他研究了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许多工业事故,发现其中80%的意外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他把意外事故的发生图解为一系列因素的连续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见图5-1)。 图5-1中的五张骨牌分别代表构成意外伤害的五个关键阶段。社会环境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工作态度及工作方式;人的过失是指因人的工作态度、认识能力局限可能造成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则是人的过失的直接表现,也是意外事故的直接原因,最终导致伤害的后果。以上五个阶段的连续作用和相继发生是造成意外伤害的整个过程,缺一不可。如果消除前面几环中的任何一个,伤害即可避免。 (二)能量破坏性释放理论 该理论认为,损失管理应重视机械或物的因素的管理,即为人们创造一个更为安全的物质环境。1970年,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学会会长哈顿(W.Haddon)提出了一种能量破坏性释放理论,他认为人员或财产损失基本上都是能量的意外破坏性释放的后果,如飓风、闪电、火灾、车祸等。为了预防或减少意外伤害,他列举了10种控制能量破坏性释放的策略: 1)防止能量的聚集,如禁止工人爬到可能摔伤的高度。 2)减少已聚集的可能引发事故的能量,如减少被允许爬到高处的工人的人数。 3)防止已聚集能量的释放,如安装护栏防止从高处坠落。 4)减慢能量释放的速度,如想办法降低工作位置的高度,使用限制能量释放速度的缓冲装置。 5)从时间或空间上把释放的能量与易损对象隔离开,如用道路护栏分隔行人与机动车辆,遇大雾天气时关闭机场和高速公路。 6)用物质屏障达到能量与易损对象的隔离,如要求工人穿戴安全靴、护目镜。 7)改变接触面的物质以减少伤害,如打磨毛边、尖点等。 8)加强易损对象对所释放能量的抗护能力,如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接种疫苗以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 9)减轻发生的事故的损害,如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备紧急医疗救护设备。 10)事故后的恢复或复原措施,如残疾工人的康复,受损设施的修复或重置。 二、 损失管理的方法 (一)防损措施和减损措施并重 损失预防措施能够减少损失发生的频率,它可分为纯预防措施和保护措施,前者着重消除造成损失的原因,后者试图保护处于危险环境下的人或物。损失预防的措施多种多样,而且与所要防止的损失种类有关。 损失预防的观念应贯穿于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项目的计划、试验、投产、销售各个环节都必须加强防损工作,以期投入较少的费用获得较大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意外事故发生后,需要采用减损措施,以减轻损失的程度和不利后果,即尽力保护受损财产的价值和受伤人员的身体机能。 (二)人为因素 和物质因素兼顾 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绝大多数意外事故损失都与人的行为过失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缺乏专业技术知识、责任心不强、缺乏防灾防损意识等,都构成意外事故损失的风险因素,直接导致损失发生或增加损失程度。 现代的损失管理愈来愈重视对人为因素的管理。其主要管理手段是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法制教育,如宣传国家颁布的安全法规和企业自己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风险知识教育,如讲解工作岗位上存在着哪些事故风险;安全技能教育,如通过实践掌握安全操作方法,养成良好和安全的作业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