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西效应.ppt
以下这些话是不是经常听到? 某女生: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我好了是不是不爱我了? 某家长:你是在为我学习还是在为自己学习? 某老板:我已经连续给他们涨了很多次工资了,为什么他们还是要跳槽呢? 小故事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的实验 【研究对象】大学生 【研究方法】在实验室里破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 【研究实验】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作了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的实验 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第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 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分析】 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德西效应-效应启示】 “德西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和紧韧不拔的意志,仅靠物质刺激是远远不够的。虽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由物质刺激所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淡溥的,也是不长久的。同时,仅靠物质刺激还极易使学生养成“一切向钱看”的不良习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即使采用物质奖励的手段,也不可过多过滥,而应恰到好处,因为“物无尽善,过则为灾”。 一开始的几个问题: 某女生: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我好了是不是不爱我了? A 两人关系变为简单的“施与和获得 ”关系,外在物质因素取代内在相爱因素。 某家长:你是在为我学习还是在为自己学习? A.长期的不恰当惩罚方式,导致孩子的学习原因由内在报酬(兴趣)转变外在报酬(得到奖励,避免打骂)。 某老板:我已经连续给他们涨了很多次工资了,为什么他们还是要跳槽呢? A.老板以为用物质钱财挽留员工,员工会产生为钱工作的心态,当薪资始终达不到预期,员工就会离开。 老板忽视对员工内在心理需求的激励,如增加他们做这份工作的自我实现的满足,增加对工作的喜爱等。 两点不能做: 奖励员工做完本职工作(×) 用过多的物质奖励来激励员工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孩子们进行他们喜爱的嬉戏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他们对嬉戏的兴趣。 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 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培增,积极性更高,反而其效果降低,变成是二者之差,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研究结果】 实验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如果单一形式的物质奖励过多过频时,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这就像“幸福递减律”一样,一个人在干渴时,喝第一杯水时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在喝第二杯水时会减少一些,第三杯、第四杯会依次递减得更多,如果再继续喝下去,就不是满足和幸福,而是负担和痛苦了。生活表面上好像是人们得到的越多越满足,越幸福,但事实有时却并非如此。 2、直接激励的原有强度不足; 1、原有的外加报酬距有关需要满足的水平太远,对外加报酬的要求太强烈; 关于德西效应可能的解释 3、价值观(思想信念)的某种偏差,未能将需要层给结构调整得合乎工作要求。 【现实意义】 “德西效应”给教师以极大得启迪——当学生尚没有形成自发内在学习动机时,教师从外界给以激励刺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味奖励会使学生把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而只专注于当前的名次和奖赏物。因此,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正确使用奖励的方法而不滥用奖励,要避免“德西效应”。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专业工具通达信软件操作详解教材 .pdf VIP
- 沉降观测方案.docx VIP
- 《土地管理法》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P12 更多的资料请参阅《2010学年上中CPS活动手册 上海中学.docx VIP
- 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课件.doc VIP
-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docx VIP
- 2021届北京市海淀高三语文一模阅读部分讲评 课件(150张PPT).pptx
- 背负式风力灭火机的操作与使用 .ppt VIP
- 苏州七年级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VIP
- 山东科学技术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三年级第11课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校园公益劳动清洁美化校园我行动 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