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期刊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论文提供参考!!!
2011 年 第 56 卷 第 11 期:793 ~ 803 《中国科学》杂志社
特邀评述 SCIENCE CHINA PRESS
表面主客体复合自组装纳米结构的STM 研究
①② ①* ①
戴沛霞 , 王栋 , 万立骏
①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
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 联系人, E-mail: wangd@
2010-12-15 收稿, 2011-01-25 接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821120291)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808700)资助项目
摘要 基于自组装的基本原理, 以“ 自下而上” 的方式在表面构筑主客体复合纳米结构是纳 关键词
米科学与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并在单分子科学和纳米电子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主客体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以其原位、实时、实空间和原子级分辨的优点, 在主客体复合体系 纳米结构
表面自组装的研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表面组装中, 主客体分子之间有多种不同 表面自组装
扫描隧道显微镜
的复合模式, 最常见的是客体分子填充于由主体分子构成的含有空腔的二维骨架结构, 空
腔的大小和对称性由主体分子的结构调节, 客体分子通过尺寸匹配等效应填充; 客体分子
能够沿着主体分子形成的单层结构外延生长, 在主体分子层上面形成第二层客体结构; 此
外, 主体分子形成的组装结构能够根据客体分子的尺寸和形状做出相应的改变来适应不同
的客体分子, 进一步丰富了主客体复合结构的内涵. 本文以主客体分子之间的复合方式为
主线介绍固体表面构筑主客体复合纳米结构的最新进展.
纳米科学与技术最早由费曼于 1959 年提出, 在 视, 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4~19].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得到了快速发展. 纳米科 在固体表面构筑纳米结构的研究中 , 科学家发
技是在纳米尺度(0.1 ~100 nm 之间)上研究物质(包括 现一些分子(主体分子)可以作为另外一些分子(客体
原子、分子) 的特性和相互作用, 以及利用这些特性 分子)表面自组装的模板 , 利用主体模板可以有效地
的多学科的科学和技术[1]. 它的最终目标是利用物质 调控客体分子的组装结构 , 由此产生了主客体复合
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 体系 . 主客体复合体系是多组分体系中的一种, 在概
产品[2]. 构筑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结构有“ 自上而下” 念上与超分子化学中的主客体体系有类似之处 , 其
和“ 自下而上”两种方式 . “ 自上而下”是指通过微加工 最重要的特点是主体分子对客体分子的组装起到模
或固态技术 , 不断在尺寸上将人类创造的功能产品 板作用 . 在主客体复合体系中, 表面的结构由主体分
微型化 ; 而“ 自下而上”是指以原子、分子为基本单元, 子所控制 . 随着对分子组装过程机理的深入探索和
利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设计和组装 , 构筑具 总结, 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冰洋马克洛夫海盆现代浮游有孔虫深度分布及其生态与氧碳同位素特征.pdf
- 北大别罗田榴辉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成因及其在折返过程中的元素和同位素行为.pdf
- 北大西洋淡水扰动试验中东亚夏季风气候的响应及其机制.pdf
- 北大西洋涛动活动中心空间位移年际年代际变化.pdf
- 北方季风边缘区洞穴石笋δ18O序列预测初步研究.pdf
- 北极Pedersenbreen冰川变化(1936~1990~2009年).pdf
-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大气中磷化氢浓度与排放通量的监测.pdf
- 北京冬季PM1中有机气溶胶的高分辨率气溶胶质谱观测.pdf
- 北祁连山西段志留纪高硅埃达克岩_ 洋壳减压熔融的证据.pdf
- 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始新世高级变质和深熔作用的厘定.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