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性存在与感性放——对马克思存在论哲学思想的探析
内容摘要
当马克思从“感性活动原则出发把人理解为一种感性存在时,他便把人的
解放也理解为一种感性的解放。这一理解,既是马克思存在论哲学革命的必然结
论,也是马克思存在论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人被定义为一种“理性的动物”,是从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以来就有的哲学
传统。这一传统,历经笛卡尔对主体性哲学的确立,在黑格尔的哲学中达到了它
“光辉的顶点。伴随理性绝对价值标准的确立和实际地成为社会生活的统治逻
辑,人的整体存在被撕裂,“感性一一这一彰显人的丰盈完满的存在的情态,
被严密的锁闭和遮蔽。
实际上,从近代以来一直就有一种反对理性暴政的声音在呐喊,但直到黑格
尔去世,一场声势浩大的“非黑格尔化’’的哲学运动才得以真正开启。
在哲学史上,费尔巴哈第一次将“感性这一原来处在理性形而上学诋毁、
甚至是贬黜地位的概念(仅在认识论领域有它的一点地位)提升到哲学的本体论
的地位。当他把“现实性理解为“感性一对象性修时,当他把人以及作为人的
基础的自然作为“新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时,当他断言黑格尔哲
学是神学的最后庇护所和最后的理性支柱时,费尔巴哈是要从根基上展开对近代
哲学乃至整个一般哲学的批判,意欲彻底打破理性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把哲学
由原来的知识论路向引导到生存论路向上来。然而,由于费尔巴哈站在的理论立
场,把“感性不是理解为“感性活动一,而仅仅是“感性对象,即,费尔巴哈
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和“单纯的直观,所以,“人一和“自然界一在他那
里仍然是一句空话。他的哲学最后还是成了黑格尔哲学的一个枝脉。
然而,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没有白白地经历.他的思想,在后来许多存
在主义哲学家那里仍然有其影响。就马克思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联系看,感性
一对象性原则所具有的存在论性质,始终是马克思哲学无穷的思想资源。这一资
源具体表现在: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要利用感性建立起
来的。感性世界去摧毁以抽象思辨哲学建立起来的“超感性世界;要把哲学
引向“非哲学的道路。正是如此,马克思在自己的哲学的基本立场上坚定地承
诺和贯彻了这一原则。而在这点上,以普列汉诺夫、梅林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理论
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卢卡奇都没能正确把握到费尔巴哈留给马克思的真正
思想财富。
在‘巴黎手稿》中,一方面是对感性一对象性原则的坚定承诺和贯彻,另一
方面是在运用感性一对象性原则的时候,处处都让“活动原则来贯彻。这就是
马克思的“感性一对象性的活动的原则。它是在充分吸收和改铸感性一对象性
IV
原则基础上产生的。正是依凭这一原则,马克思击穿了现代形而上学建制中最为
核心的东西一一“意识的内在性”,将“存在”(人及其世界)从意识的内部解放
出来,从而造成了整个传统主体性哲学(思辨哲学)的坍塌。这就是马克思在存
在论的基地上所发动的哲学革命。在马克思看来,固然,对象世界包括人自身是
人自己创设的,但是,这种创设活动不是理性形而上学的那种“意识”或“自我
意识的活动,不是人的“纯粹的活动”,而是人的“感性的活动或“对象性
的活动”。所以,不是存在(人的“感性的存在”)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上,而
是“意识是在存在(人在“感性活动中之“在)中获得根据。马克思的这
一存在论思想,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了明确地表述,即,意识在任
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毫无疑问,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的提出,乃是通过对费尔巴哈的黑格尔
哲学批判的再度审视来实现的。缘由很简单,费尔巴哈原有的感性一对象性原则
没有历史性,或者说缺失历史的原则。而黑格尔哲学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他的作
为创造原则和推动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当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是一个
过程时,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人理解为是自己劳动的结果。但是,马克思也
看到,在黑格尔抽象思辨的概念运动中,他不仅取消了自然界,也最终消解了历
史。通过把自然界、人、历史三者本体地统一起来,即,通过对“劳动是一种
“感性活动一的阐明,马克思打开了存在论的新境域,随之也打开了现代西方哲
学的全部问题域。
当马克思把人的存在理解为一种“感性活动意义上的“存在时,马克思
是把“感性活动一看作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因着这种感性活动生成着人自身和
人自己的世界。人生成时,世界也就一并生成了.人的活动过程,也就是世界向
人来照面的过程。显然,这里的“世界哆不是一个纯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2018年修编版.docx
- 上海(沪教版)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整理.doc VIP
- 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题和答案) .pdf
-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一年级下册(统编)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家人的爱》改3.docx VIP
- 应急避难场所评估指标核查清单、评估报告、结果反馈单(参考模板).pdf VIP
- Haier海尔液晶电视 LU系列使用说明书.PDF
- 理发合作协议书7篇.docx
- 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服务 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docx VIP
-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阅读选择题设错方式探究.pptx
- 企业安全人员绩效kpi考核指标与考核表模板..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