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自然灾害.doc
第五讲 自然灾害
基础知识
●自然灾害类型
1.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 2.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旱灾、洪涝
3.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 4.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台风、风暴潮。
2.20°~50°环球带:地震、风暴潮、台风、水旱灾。山地:地质灾害、冻融灾害。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
1.人工降雨、消雨、冰雹—撒干冰、盐到云中。
2.防霜冻—烟熏、温室。
3.防洪—泄洪、分洪工程。
4.防泥石流--建涵洞,护坡堤坝。
5.防虫害—合理用农药,培育优良品种。
●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防灾准备不同而人员年龄、性别、经济不同而不同。
2.财产损失:直接:农作物、房屋、道路、企业、古迹破坏
间接:停产、通讯中断、停业、理赔。
3.环境破坏:滞后性:火山灰、毒气污染环境、森林与农田毁坏。
4.危害性:巨大,水、大气污染恢复慢;不可逆,生物灭绝。
●自然灾害的特点
1.危害性巨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发生时间过程突发性:地震、火山、飓风—时间短、范围小、破坏大。
3.渐发性:如干旱、荒漠化,时间长、范围大,破坏严重。
4.种类、频率有区域性:海啸--沿海,火山、地震—火山地震带。
5.中国:北方—干旱,南方—洪涝。
6.连锁发生
诱发次生灾害链:地震—海啸—瘟疫、地震—滑坡—崩塌—火灾寒潮—低温—霜冻、台风—暴雨—洪水—泥石流—风暴潮—海水污染。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一、地质灾害
1.火山
分布:环太平洋、地中海,东非、大西洋底。
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危害:破坏极大还引发地震。
防灾:火山灰可肥田,加强监测。
2.地震:岩石圈内部的能量急剧的释放,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震源、震中、地震波(横波、纵波)
分布: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板块交界地区;我国八大地震带。(P30)
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人为地震。
衡量指标:震级:地震强度,释放能量大小。
裂度:破坏程度,分12级,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有关。
危害:5级以上有破坏性,地裂、房倒屋塌,引起海啸。
防灾:加强监测预报,地光、地声、冲击波,余震,到空旷的地方。
3.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分布:夏季暴雨中、后期。
山区沟谷中, 我国西南、东南。
成因:暴雨、冰雪融水、山高谷深、地势陡、地表疏松。
危害:堵塞河道,摧毁农田。
防灾: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雨后不要到山谷里走。
4.滑坡: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分布;夏季、山区 丘陵,我国西南、东南。
成因:岩体、土体破碎疏松,植被少,地势起伏大。
危害:位置高、体积大——速度快,距离远,强度高,危害大;堵塞河道,摧毁农田。
防灾: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在山坡上要注意滑坡。
二、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台风、飓风)
分布:夏秋季节在西北太平洋最多,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以上,称台风。
(印度洋、大西洋—飓风。)
强大:孟加拉湾,中国东南沿海,美国东部和加勒比海。
成因:低纬洋面热空气上升,低空空气向中心流动形成旋涡。
路径:西太平洋—日本—台湾海峡—北部湾。
危害:强风、暴雨、风暴潮。
监测和防灾措施:雷达、气象卫星监测预报。
自救:船不要出海,少出门。
2.洪涝
分布:夏季中低纬亚热带季风区、湿润区;海洋气候区的河流的中下游;我国的东南部。
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降水时间长;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也诱发洪涝。
危害:形成洪水、内涝。
监测和防灾措施:卫星监测,修水利工程。
自救:找漂浮物(树枝、木板、泡沫塑料)往高处跑;等待救护。
3.干旱
分布:干旱、半干旱区。非洲最严重,其次亚洲、大洋洲;天气干旱,任何地区、任何季节也可发生;春季我国西北地区、华北。
成因:长时间气候波动异常引起渐发性灾害。
自然原因:温度高、降水少、蒸发大。
人为原因:农业结构、城建、人口增长、水利工程。
危害:土地干裂、人畜缺水、农业受损。
防灾:种树、水利建设、发展耐旱作物、节约用水。
4.寒潮: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5℃以下,为寒潮。
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秋、冬、春季。我国冬季来自西伯利亚,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部分均可到达。
成因:北半球中高纬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南下。
危害:大风,降温,暴雪、冻害。
防灾:加强预报。
三、海洋灾害
1.灾害性海浪
气旋活动引起海浪>3m 高。为灾害性海浪。
分布:沿海地区。
成因:强烈的大气扰动,气旋活动、强冷风。
危害: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渔业、农田。
2.风暴潮—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