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整理灯下漫笔课件.ppt
灯下漫笔 五、全文赏析 分析第一部分 分析第一部分 分析第一部分 分析第一部分 分析第二部分 分析第二部分 分析第二部分 分析第二部分 材料1 : 黄巢政权是非常暴虐的。882年春天,有人在尚书省大门上题了一首诗,嘲笑这个政权。尚让(黄巢手下大臣——编者注)大发雷霆,杀死了该省任职的官员们,并挖出眼睛,倒挂尸体;他还将守大门的卫兵处死,杀死京师每一个能做诗的人;将其他识字的人罚作仆役,这一事件的结果是三千余人被杀。 (摘自《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分析第三部分 分析第三部分 思路小结 现实:钞票贬值——“人”的贬值(容易变奴隶) 历史:社会历史本质:两个时代的循环(一治一乱) 现实:走哪一条路?创造第三样时代(青年的使命) 1.“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途 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2、“‘人’的价格”的内涵是指老百姓不受强盗官兵的愚弄,不再沦为牛马,甚至不再是奴隶,而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充分享受做人的资格,获得做人的尊严,实现当家作主的梦想。 3、“奴隶规则”是指“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总之,是“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并且“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不受“意外的灾殃”。 材料2: 秦朝刑罚严酷。如死刑有戮、戮尸、碟、定杀、族、夷三族、车裂、腰斩、体解、囊扑、剖腹、蒺藜等等,残害肢体的肉刑也有若干种。一人犯罪,株连亲族、邻里。 材料3: 封建时代农民要向官府缴纳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有时这些负担十分沉重,如秦朝时总征收量占农民全年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以上。有的朝代,老百姓做饭要交灶税,烧火要交炉税,民间有这样的对联:“自古未闻屎有税,如今只剩屁无捐。” 1.鲁迅生活的时代是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百姓的愿望是什么?鲁迅又持何种态度? 明确: ①强盗官兵交互为祸——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②虽对现实不满,但“神往”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丝毫没有走出奴隶时代的要求。 ③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法掩饰内心的绝望与悲凉,才不得不发出震天一吼:“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2.鲁迅提出的“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时代。”你认为“第三样时代”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怎样才能创造“第三样”时代? “第三样时代”是一个民主自由的时代,是老百姓真正“做人”、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 打破身上的枷锁,推翻旧制度。 文中重点句子理解 * 鲁迅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之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郁达夫《怀鲁迅》 教学目标 : 1.理解鲁迅对国民奴性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历史的深刻解剖。 2.了解鲁迅的爱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3.理解作者由小见大、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他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其漫延无际的笔墨、心绪、思维,从散漫无序中抓住其思想要点——作者独具“夜眼”,对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历史的独特发现。 一、解题 二、 走进鲁迅 青年时代 课堂练习:走进鲁迅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 ,字 ,浙江 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作品有:小说集两部 、 ;历史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另外还有杂文集16部。1918年5月,首次用 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