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标准定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标准
1.目的
为规范本单位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有效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员工健康,特制定本检测标准。
2.引用依据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9主席令18号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主席令60号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令第23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3.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3.1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分类
分为: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
3.2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分类
1)评价检测
2)日常检测
3)按照检测目的的分监督检测和事故性检测
4)按照检测方法及仪器类型分为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4.1识别
4.1.1根据使用的物品(如原材料、辅料、成品等)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4.1.2根据生产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进行识别。
4.1.3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来识别。
4.1.4查阅文献资料、类比同行业进行识别。
4.2识别后的处理
4.2.1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及时向职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如未申报应及时申报或补充申报,并保留申报回执。
4.2.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汇,申请逐步替代现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4.2.3发现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里存在的危险因素,或者经常发生职业病事故的高危险化学品时,检索有无低毒或无毒的替代品。若有,及时上报公司领导,申请替代;若无,当及时上报公司领导,申请通过工程控制(如改善工艺流程和加强防护设施)、行政控制(如减少接触时间)、加强个人防护等途径来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5、检测项目的确定
5.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5.2若工作场所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出的项目,或工作场所中存在应作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重点项目。
5.3检测项目经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现场调查确认。
5.4检测机构的确定
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检测。检测机构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来自企业客户、评价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等的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6.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标准:
6.1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6.2采样方式:定点采样、个体采样。
6.3检测方案制订
检测方案应包括利用便携式仪器设备对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和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样品采集两个方面的内容。方案应包括检测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有害物质样品采集方式(个体或定点方法)、物理因素的检测时间和地点、化学有害因素的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等。
6.4检测前期准备
6.4.1确定现场采样检测执行人员及各自任务分工。
6.4.2做好采样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选择符合采样要求的仪器设备,检查其正常运行操作、电池电量、充电器、计量校准有效期、防爆性能等情况
6.4.3做好采样设备的充电工作和流量校准工作。
6.4.4准备采样介质、器材、材料及相关试剂,确保其质量完好、数量充足。
6.4.5准备足够的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
6.4.6做好采样人员必要的个体防护和仪器设备搬运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6.5涉及有害作业场所必须符合:
6.5.1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6.5.2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
6.5.3涉及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区域警示线,配备有效的应急防范设备的救护、抢险用品,并设置通讯报警装置。
6.6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及时足额落实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并督促员工合理正确的使用,对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进行经常性维修、检修,定期检测,确保正常使用。
6.7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6.8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作业场所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向职工公布。
6.9对职业病患者、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