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解析.doc
11、中国石拱桥
主备人:叶瑞娟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①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 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代表的实例说明事物的写法。 教 学 过 程 与 设 计 自我创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简介作者 :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三、检查预习:
1、查字典,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 拱桥 陡坡 匀称 惟妙惟肖
2、解释词语:
匀称 巧妙绝伦 推崇 惟妙惟肖 古朴
四、说明文知识介绍:
1、什么是说明文。
2、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3、说明对象及特点。
4、说明顺序。
5、说明方法及作用。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谨,平实或生动。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哪一类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2、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从哪儿看出?
3、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从哪儿看出?
4、除了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之外,赵州桥和卢沟桥还各有什么特点?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从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
六、作业:
1、积累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 、解释词语。
2、说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二、探究说明方法:
1、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 ”这个句子运用了 说明
方法,说明了 的 的特点。
2、每有一生说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让其余学生举出同样说明方法的句子。
3、教师补充学生没有说到的说明方法。
三、评析说明语言: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浏览课文,找出同样的例句。
四、对比阅读: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五、作业:
填充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6、阿长与《山海经》
主备人:杨德成
教学目的:
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刻画人物的方法。
、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与 设 计 自我创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山海经》。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惊骇 掳去 震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疏懒 霹雳 孤孀 惧惮 粗拙 渴慕
2.释题:结合课文内容,谁来说说阿长与山海经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阿长买山海经。
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山海经”?
(还写了阿长的其他许多事情。)
三、重点研读:
用自己最擅长的读书方式浏览课文勾画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思考: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情?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交待“阿长”的来历;
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
她懂得许多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
讲“长毛”的故事;
给“我”买《山海经》。
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