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金才 教育寻梦者.doc
从农村木匠,成为全国名校长
徐金才:金子总会发光
去年年底主动从校长岗位退下来之后,徐金才给自己定了三个“不”的要求:不参加学校行政办公会,公开场合不发表行政性讲话,不接受副校长请示汇报工作。“邗中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但事业总要有传承。现在,我要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教育学术研究中去。”
家贫险辍学,
多亏遇到好心老师
1956年农历二月初一,徐金才出生在邗江汊河一户农户家。祖辈、父辈都是不识一字的贫农,徐金才兄弟姐妹五个,全家望天吃饭。
家庭贫穷不可能让所有孩子入学,父母最终把读书的机会给了天资最高的徐金才。
1965年,9岁的徐金才进入离家不远的田浒桥小学就读。由于成绩优异,一年级读完,直接跳至三年级上学。
彼时,幼小的徐金才不仅要读书,每天还要割猪草、捞鱼摸虾填补家用。“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安安静静地让我学习。”
三年级那年,家里实在困难,父母决定让徐金才辍学。春节后,家里买了80只小鹅,让徐金才在家放鹅。每天赶着小鹅出门,徐金才看着那些上学的小伙伴,感觉很失落。
一个多月后,校长朱亚珍和班主任张宝秀找上门来了,带来了新课本以及书包。“孩子成绩这么好,不上学太可惜了,还是让孩子来上学吧,学校一定减免他的学费和书本费。”徐金才终于回到了校园。
“如果不是朱校长和张老师,我肯定是一个文盲。”回顾往事,徐金才感慨,他的求学路上,总是能遇到心肠特别好的老师,也许正是受这些老师的影响,他最终也选择了教育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
饥饿也成为求学生涯始终无法消除的感受。高中时,每次他要沿着古运河,摆渡过河,走一个多小时的路上学。每个星期只有3毛钱吃饭,在学校食堂吃饭时,5分钱一份的菜汤,徐金才总是和同学2个人合打一份,一年到头菜汤仅有三种交替:黄芽菜汤、包菜汤、青菜汤。
“那个时候正是身体蹭蹭往上长,最能吃的时候,每天上课饿得头晕眼花,脑子里就想着能好好的吃饱一顿该有多好。”最要命的是,有时晚自习下,宿舍里有个家境不错的同学,总是在啃自己带来的馒头花卷,饥肠辘辘的徐金才,越是饥饿,越是觉得那同学嚼馒头的声音特别大,只好把头蒙在被子里忍受。
到了周五、周六,早晚饭的馒头徐金才总是舍不得吃,小心翼翼地用饭盒装好,周日带回家给弟妹。
正是因为那一段挥之不去的饥饿经历,日后做了校长,徐金才花了不少精力去尽力办好学生食堂,努力让学生吃饱吃好。
高中毕业回家,
当过“笔杆”学过木匠
回顾少年求学时光,徐金才庆幸自己总是能遇到关爱自己的好老师。
最饥饿的初中时期,班主任徐秀兰老师经常鼓励他藐视困难,认真读书。令徐金才难忘的是,“徐老师自己每天带几个烧饼到学校当午饭,总是要留一个给我。”啃着徐老师的烧饼,徐金才默默坚定着“一定要认真学习”的信念。
一转眼, 1974年徐金才高中毕业了,彼时全国高考尚未恢复,实行推荐上大学,没门没路的徐金才,面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迷茫。
离校的前一天,徐金才想:毕业就意味着失学,不知未来在哪里,也不知希望在何方?
班主任钟慎华老师把他喊到自己的宿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一个人如果是黄金,把它埋到土里,若干年后挖出来还是黄金,它还是会闪闪发光的;如果是黄铜,不埋它也永远是黄铜,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这一句话,徐金才记了一辈子。
高中毕业后,18岁的徐金才回到了家乡。由于读过高中,能说会写,算是大队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徐金才做了大队里的“笔杆子”,很为领导赏识。
很快,当时的现实与徐金才的内心产生了强烈冲突。在大队里干了两年,徐金才觉得实在过不去,坚决不干了,回家学木匠。
这可把大队干部给惹恼了。学木匠,大队不给开证明,没有证明,只能做个没有户口的“黑木匠”。
不管了,徐金才心一横,拜了个师傅学了一年多,自己开始接活了。自己养活自己,靠手艺吃饭。
高考恢复改变命运,
考上扬师院,走上教师路
1977年,全国高考开始恢复。刚听到消息的时候,徐金才的心砰砰直跳。他想起了高中班主任临别前给他的那句话,“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离开书本已经三年多的徐金才,下决心参加高考。大队干部听说后,公开放出话来“那个徐金才,还想考大学?坚决让他在家劳动。”
白天,徐金才在生产队上工,挣工分,想复习,只能晚上在家。
好几年没有碰的中学课本,想重新开始谈何容易。徐金才不管,一盏煤油灯,一盆冷水,看得困乏了,就把脸泡在冷水盆里,清醒自己。徐金才硬是逼着自己啃下来丢了三四年的课本。“那时候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高考是改变我命运的机会,考不取我就没有出路了。”
文档评论(0)